近日,修武籍作家乔叶的长篇小说《宝水》获得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为学习乔叶同志锲而不舍、勇攀高峰的文学创作精神,发挥《宝水》的文学影响力,推动我县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8月22日,县文联、县作协举办了老家修武文友座谈会及创作原型地采风活动,县作协部分会员理事、《云台文苑》编辑部成员及部分文艺家协会代表参加活动。
“乔叶在《宝水》中用了大量的修武方言俗语,很亲切、接地气,比如‘愿语’‘承许’‘不戗准’‘撮谷堆’等,一定程度上弘扬了地域文化,建议在《宝水》原型地一斗水、大南坡等地打造《宝水》方言解读片区,展示修武方言文化,留住乡愁记忆。”县作协主席崔小玲建议。
“据我所知,乔叶为了创作《宝水》,从2018年就开始在修武山区长期蹲点,小说里的宝水村就是以修武的两个山村一斗水和大南坡为原型,所以说作家要有深入基层的勇气。”县政协文史委副主任、《云台文苑》执行主编王保成谈到。
“‘地缘可以变,你可以和无数个城市有地缘,但老家意味的,是血缘。’读了乔叶老师的作品《宝水》,我被里面鲜活生动的人物深深地感动,也从这本书里找到了那个急切归乡的我。”作为90后的县作协会员王文静有感而发。
……
“我们要多读读乔叶的作品,多了解乔叶的成长历程,用心感悟乔叶对家乡的感情,学习她锲而不舍,勇攀高峰的文学创作精神,努力在各自的领域创造出辉煌的艺术成就,书写自己不一样的艺术人生,为修武的文学艺术事业发展添砖加瓦,为修武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县文联主席邱华军最后表示。
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纷纷结合自身经历和感悟,回顾起与乔叶初次相识、一同共事的日子,畅谈对《宝水》的感悟与体会,谈收获、话发展、提建议。
各位代表随后还分别到大南坡村、云上院子和一斗水村,走古道、听乡音、寻灵感,感受乔叶笔下宝水村的“土气息、泥滋味”,见证新时代背景下乡村丰富而深刻的嬗变,共同探寻艺术灵感源泉。
(修武融媒 闫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