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进入适老模式 无障碍阅读
柴战柱入围全国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拟认定名单
文章来源:“修武融媒”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4-03-14 20:12

字号:【

近日,根据《乡村工匠“双百双千”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农业农村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妇联共同研究确定了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拟认定名单,共273人。其中,我县绞胎瓷项目国家级传承人柴战柱榜上有名。

在窑火兴旺的北宋,绞胎瓷曾风靡一时,“开时光彩惊奇异,铜色如朱白如玉”,金兵入侵,北方战乱,精美绝伦的纹胎工艺也流落民间,沉寂千年。穿过历史的烟尘,柴战柱承载着先祖们的智慧和工艺,在太行山深处的修武县当阳峪瓷窑旧址,在泥与火的灵动里,再现绞胎瓷盛世芳华,演绎薪火相传的神话。

1985年3月,下岗的柴战柱开始师从王友洲等人学习绞胎瓷烧制技艺。1987年,他到瓷都景德镇陶瓷研究所担任瓷器造型设计师,进修瓷器设计及制作,后多次专程到省内外陶瓷厂参观学习,虚心讨教,专门研究绞胎瓷的传统手工技艺,多次到当阳峪瓷窑旧址,漫山遍野挖寻当年遗留的残片,并带回景德镇,开始试验烧制。

在历经无数次失败之后的一个冬夜,一炉瓷器正在烧制,突然发现液化气快用完了,慌忙之中,柴战柱一边让工人调小火苗,保持相对较低但平稳的炉温,一边跑去附近人家借液化气罐。约半个小时后,燃气重新供上,炉温再次调高,继续大火烧制。第二天,窑炉打开后,柴战柱惊呆了,满窑二三十件瓷器晶莹剔透,光泽如玉。

山水不里景如画,窑火无声越千年。绞胎瓷以其精湛绝妙的工艺、温润沉静的质感和可赋予天地灵气、人情自然的形态,呈现于世人面前。2002年4月28日零时,柴战柱烧制的第一窑绞胎瓷成功出窑了。中央电视台播放了“绞胎瓷失传近千年后在焦作重获新生”的新闻,焦作绞胎瓷工艺技法被研制恢复成功的喜讯让全国陶瓷界为之振奋和欢呼。同年,绞胎瓷传统工艺研发通过省级鉴定,专家感叹:“绞胎瓷的成功研制,不仅恢复了古代当阳峪瓷窑的绞胎瓷烧制技艺,更重要的是填补了当代我国瓷器生产的一项空白。”

随后,柴战柱开始探索让“现代美学设计融入传统工艺,让传统工艺走进现代人的生活”的新路子,把现有的白色瓷泥用矿物质颜料调成赤、橙、黄、绿、青、蓝、紫,再加上各种颜色,相间糅合制胎成型;颜色泥的介入使绞胎瓷由单一的黑白两色变得五颜六色,工艺绞胎瓷渐入佳境。

2018年,喜讯又一次传来,金谷轩绞胎瓷艺术有限公司因拥有国家专利150多项,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证明商标”,2019年底参加了“2019年中华老字号故宫过大年”展。在北京、深圳、上海、青岛、杭州等地都有他们参展的身影,参加国际性、全国性的博览会、文化旅游、非物质文化成果展,柴战柱边参展边请教前来参观的专家边改进工艺,产品在国内外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从当阳峪到国内外,世界通过绞胎瓷看见了中国美,品到了中国风。

无数热衷于研究绞胎文化的爱好者们纷纷向柴战柱拜师求艺,他搞培训、带徒弟,带动一批有识之士从事绞胎瓷研发和生产。当阳峪,这个过去荒凉的山村,现在有陶瓷企业50家,形成了产业群落,成了全国文化产业示范村、全国美丽乡村,有近30亿元的绞胎瓷产业园项目正在陆续投资建设中,仿佛回到当年“埏殖者百余家,资养者万余户”的场面。柴战柱起草编制了当阳峪绞胎瓷河南省地方标准,先后帮助当阳峪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绞胎瓷之都”等五个荣誉称号,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留住乡愁。

修武融媒 闫海波 许宜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