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进入适老模式 无障碍阅读
百年陈规一朝破 移风易俗铸和谐
文章来源:“修武融媒”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4-08-12 21:05

字号:【

8月10日上午,郇封镇小纸坊村文化广场传来清脆的瓦片破碎声。在广场中央,两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手持铁锤,奋力敲击着象征旧传统的瓦片,锤落瓦碎,破旧立新。


两位老人分别来自郇封镇小纸坊村和十里铺村,两村地界相邻,道路相通,但两村村民却世世代代不通婚。究其历史,众说纷纭,有说,最起码有一百多年,有说,得有二三百年,还有说,要从明朝的嘉靖年间说起。究其原因,都说是运粮河改道后水量减少,导致两村浇地争水,发生纠纷。

根据县志记载,最早的运粮河,从武陟宁郭进入修武县境内,流经小纸坊、十里铺等村。那时的运粮河是小纸坊和十里铺紧密联系的纽带,同时还有古官道从东西贯穿两村。因此,小纸坊和十里铺都很富庶,尤其是十里铺,还是官家的驿站所在地。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明世宗嘉靖年间(1522-1566),官府把运粮河从县城东南改道到县城以北。到了明神宗的万历十三年(1585年),重新又把运粮河道改道流经城南。对于两村而言,虽然运河故道还在,但河水不再充沛,稍有旱情,小纸坊这边堵河,十里铺那边扒河,每年两村都要为河水大打出手,矛盾自此埋下。就这样,因为用水浇地,导致两村积怨不断加深,虽然鸡犬相闻,但是上百年间互不来往,更不要说结亲了。时至今日,两村人虽然有所往来,但是那个“毒誓”依然像个魔咒,没有人敢打破。



为倡导移风易俗,摒弃封建糟粕,顺应村情民意,在数百年后的今天,恰逢这样一个极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七夕,两村村民代表集聚在小纸坊村,举行“破旧立新移风易俗活动仪式”,握手言欢互赠祝福,借此打开双方心结,彻底告别互不通婚的陈规旧俗。两村摒弃前嫌,缔结友好,两村间数百年互不通婚的陈规自此解除。

“庆云瑞彩映苍穹,贺喜良缘两村逢。两情相悦心欢畅,村间爱意韵无穷。通连情意共长久,婚娶之时乐事浓,日暖风和祥瑞拥。”

“两村和谐万事兴,友谊长存永太平;通婚结缘添财丁,携手共创子孙情。”十里铺村村民代表曹小保和小纸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战平分别在“破誓”发言中现场赋诗,表达喜悦的心情。

修武融媒 闫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