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武县统计局
关于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06年4月15日)
200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增长加快,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初步测算,全年完成生产总值569362万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884万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393346万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增加值102132万元,增长12.1%。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8.3:60.1:21.6调整为13.0:69.1:17.9,第二产业比重提高9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稳中有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8%。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0.7%,衣着类价格下降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0.6%,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下降2.6%,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0.7%,居住类价格上涨3.8%。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够稳固,难度加大;经济总量偏小;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资源约束日益显现;城乡新增劳动力较多,就业压力增大;一些群众的生产生活还比较困难;社会分配体制不完善等。
二、农业
农业结构继续调整。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各业占农业的比例由上年的41.7:3.0:54.4:0.4:0.5调整为40.2:3.8:55.2:0.4:0.4。
粮食作物丰产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173375吨,比上年增产3.2%。其中夏粮90643吨,增产0.6%;秋粮82732吨,增产6.3%。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41540万元。全年肉类总产量达34898吨,比上年增长8.1%;禽蛋产量59036吨,增长10.1%。年末牛存栏达到3.4万头,比上年下降9.2%;羊存栏6.35万只,增长5.1%;生猪存栏25.2万头,增长4.8%。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0.57万千瓦,农用拖拉机达到6450台,联合收割机达到585台。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08733万元,比上年增长26.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即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4897万元,比上年增长40%。全年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98.1%。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上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88216万元,比上年增长36.9%;实现利润总额11051万元,增长108%。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68.58%,增长31.3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定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0819万元,比上年增长60.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4994万元,比上年增长89.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29150万元,增长101.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5844万元,增长57.9%。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其中:第一产业3221万元,下降5.3%;第二产业73934万元,增长1.6倍;第三产业51995万元,增长63.6%。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371万元,比上年增长13.4%。分城乡看,县以上消费品零售额45233万元,增长15.5%;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7138万元,增长11.4%。其中: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8547万元。个体消费品零售额71956万元,比上年增长13.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7.9%。个体经济依然是拉动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主力军。。
全县旅游业仍然保持了旺盛的增长势头。据县旅游局统计,全年接待旅游者170万人次,门票收入1.1亿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4亿元,增长20%。
六、金融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迅速扩大。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0.5亿元,比年初增加1.9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4.8亿元,比年初增加1.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12.7亿元,比年初增加2.5亿元。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18所,其中普通中学32所,小学83所,其他学校(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教职工总数3408人,其中:普通中学1577人、小学1700、特殊教育学校16人、中等职业学校115人。专任教师2950人,其中:普通中学1293人、小学1549人、特殊教育学校12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96人。全县在校学生总数56977人,其中:初级中学16387人、普通高中5581人、小学在校学生33810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65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134人。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数5953人,教职工数177人,其中:专任教师100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八、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控制成效显著。全年人口出生率为7.61‰,死亡率为5.23‰,自然增长率为2.38‰。年末全县总人口(公安数)为29584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54858人;农业人口为240989人。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9980元,比上年增长15.2%。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31元,比上年增长17.7%;人均消费性支出4614.9元,增长24.4%。农民人均纯收入3628元,增长13.1%;人均现金收入3901元,增长16.8%;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2477元,增长20.6%。居民食品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镇为29.3%,农村为46.8%。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33.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4.8平方米。但一些收入较低的城乡居民家庭生活仍然比较困难,农村扶贫任务依然艰巨。
附表1: 2005年各类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类 别 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1.8
#食品 100.7
#粮食 101.1
肉禽及其制品 95.8
蛋 102.3
水产品 99.3
菜 116.8
烟酒及用品 101.7
衣着 99.7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0.6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97.4
交通和通信 99.0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10.7
居住 103.8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105.4
附表2:2005年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一、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产量(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173375 3.2
夏粮 90643 0.6
秋粮 82732 6.3
油料 7075 -8.8
棉花 882 -28.1
蔬菜 168395 -10.8
水果 10927 1.3倍
肉类 34898 8.1
禽蛋 59036 10.1
二、限额以上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产量(吨) 比上年增长(±%)
纱 7283 5.0
合成氨 69523 -6.7
尿素 33819 4.9
水泥(万吨) 41.5 -13.0
粮食加工机械(台) 5095 29.5
日用陶瓷(万件) 615 -31.1
砖(折标准砖)(万块)2072 -8.3
水泥预制构件(米) 792460 226.6
工业用电量(万千瓦小时)31836 9.0
注:
1、本公报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