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武县统计局
关于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09年4月15日)
2008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继续强力推进“旅游兴县、工业强县”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呈现效益显著、结构优化、速度较快、运行平稳的良好态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增长加快,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年完成生产总值77.1亿元,比上年下降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51.3亿元,下降4.3%;第三产业增加值15.7亿元,增长6.3%。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1.2:69.4:19.4调整为13:66.6:20.4
市场物价稳中有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8.3%。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衣着类价格上涨2.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6.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5.5%,交通和通讯价格上涨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5%,居住类价格上涨17.8%。商品零售价格上涨6.8%。
二、农业
农业结构继续调整。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各业增加值占农业的比例由上年的41.9:3.5:52:1.7:0.9调整为40:3.2:54.3:1.6:0.9。
粮食作物丰产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221602吨,比上年增产3.4%。其中夏粮115221吨,增产3.1%;秋粮106381吨,增产3.7%。全年肉类总产量达35472吨,比上年增长24%;禽蛋产量77690吨,增长42.8%。年末牛存栏达到2.35万头,比上年下降21.7%;羊存栏6万只,增长73.6%;猪存栏26.2万头,增长23.4%。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3.42万千瓦,农用拖拉机达到5831台,联合收割机达到762台。全社会用电量53159万千瓦时,其中:农村用电量12233万千瓦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208936万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即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49946万元,比上年增长20.2%。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58991万元,比上年增长7%。全年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99.3%。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上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06245万元,比上年增长23.4%;实现利润76673万元,增长15.4%;实现利税100797万元,增长17.2%。
建筑业稳定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6517万元,比上年增长7.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0084万元,比上年增长39.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79069万元,增长40.9%;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58714万元,增长50.1%;农村农户投资32301万元,增长12%。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其中:第一产业12227万元,增长141.5%;第二产业218928万元,增长20.1%;第三产业147914万元,增长80.8%。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138万元,比上年增长23.3%。分城乡看,县以上消费品零售额84262万元,增长23.4%;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76876万元,增长23.4%。按行业分,批发业完成18766万元,增长31.8%,零售业完成106893万元,增长21.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4179万元,增长26.8%。个体消费品零售额107460万元,比上年增长18.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6.7%。
全县旅游业仍然保持了旺盛的增长势头。据县旅游局统计,全年接待旅游者291.4万人次,增长15.2%;门票收入2.3亿元,增长19.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9亿元,增长27.1%。
六、金融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迅速扩大。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28014万元,比年初增加55068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41694万元,比年初增加57223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为179186万元,比年初减少1212万元。
七、教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00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普通初中23所,小学70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所,职业高中1所。教职工总数3613人,其中:普通高中499人,普通初中1054人、小学1575人、特殊教育学校17人、中等职业学校100人。全县在校学生总数58603人,其中:普通高中5891人、普通初中15001人、小学在校学生28023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69人、职业高中1265人。幼儿在园幼儿数8354人,教职工数368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八、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公安数)为30257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56910人;农业人口为245669人。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03元,比上年增长19.5%;人均消费性支出7784元,增长18.3%。农民人均纯收入5636元,增长15%;人均现金收入5958元,增长18.5%;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4037元,增长14.4%。居民食品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镇为28.7%,农村为35.1%。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42.0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3.38平方米。
附表1:2008年各类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类别 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8.3
#食品 111.0
#粮食 103.7
肉禽及其制品 119.4
蛋 102.4
水产品 119.2
菜 114.4
烟酒及用品 100.4
衣着 102.1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6.1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5.5
交通和通信 100.3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5.0
居住 117.8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106.8
附表2:2008年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一、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产量(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221602 3.2
夏粮 115221 3.5
秋粮 106381 2.8
油料 3949 -8.3
棉花 216 -43.2
蔬菜 104898 -11.0
肉类 35472 24.0
禽蛋 77690 42.8
二、限额以上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产量(吨) 比上年增长(±%)
纱 16147 5.3
合成氨 9399 -17.4
尿素 51297 -5.9
粮食加工机械(台)6958 5.4
机制纸及纸板 6276 -34.0
日用陶瓷(万件) 1843 6.3
工业用电量(万千瓦小时)35168 -2.0
注:
1、本公报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