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武县统计局
关于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05年4月15日)
2004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增长加快,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初步测算,全年完成生产总值374832万元,比上年增长25%,增幅提高9.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773万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225135万元,增长38.4%;第三产业增加值80924万元,增长13.2%。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0.5:52.6:26.9调整为18.3:60.1:21.6,第二产业比重提高7.5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稳中有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2%,衣着类价格上涨0.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0.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2%,交通和通讯价格上涨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7.4%,居住类价格上涨0.8%。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9%。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经济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依然存在,经济总量偏小,部分企业经济效益不容乐观;城镇居民收入总体水平偏低,农民增收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就业再就业矛盾仍就十分突出,社会保障工作任务艰巨。
二、农业
农业结构继续调整。农、林、牧、渔各业占农业的比例由上年的41.7:3.2:54.0:1.1调整为41.7:3.0:54.4:0.9。
粮食作物今年获得较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量168004吨,比上年增产4.5%。其中夏粮90145吨,增产5.2%;秋粮77859吨,增产44.2%。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37738万元。全年肉类总产量达34750吨,比上年增长5.6%;禽蛋产量53709吨,增长8%。年末牛存栏达到3.7万头,比上年下降3.9%;羊存栏6.04万只,增长5.8%;生猪存栏26.75万头,增长6%。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9.8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0%;农用拖拉机达到7696台,与去年持平;联合收割机达到534台,增长23.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72397万元,比上年增长30.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即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9246万元,比上年增长49.3%。全年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99.1%。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上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3748万元,比上年增长60%;实现利润总额5453万元,增长103.3%。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9.46%,增长31.41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定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0799万元,比上年增长76.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369万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城关镇以上投资70669万元,增长133.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2700万元,增长75.7%。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其中:第一产业3402万元,增长6.2倍;第二产业33479万元,增长1.5倍;第三产业33788万元,增长104%。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运行稳中有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713万元,比上年增长14.8%。分城乡看,县以上消费品零售额60053万元,增长14.3%;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4660万元,增长15.5%。其中:餐饮业零售额13634万元。个体消费品零售额83675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9.9%。个体经济已成为拉动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主力军。。
全县旅游业仍然保持了旺盛的增长势头。据县旅游局统计,全年接待旅游者170万人次,增长13.5%;门票收入9006万元,增长62.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亿元,增长14.1%。
六、金融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迅速扩大。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9.1亿元,比年初增加3.9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2.98亿元,比年初增加1.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10.24亿元,比年初增加1.84亿元。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10所,其中普通中学29所,小学87所,其他学校(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教职工总数3282人,其中:专任教师2543人。全县在校学生总数61591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8054人,小学在校学生31580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64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170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八、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控制成效显著。全年人口出生率为8.48‰,死亡率为4.01‰,自然增长率为4.47‰。年末全县总人口为28089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52335人;农业人口为228562人。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8663元,比上年增长15.6%。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02.9元,比上年增长27.8%;人均消费性支出3709.1元,增长27.4%。农民人均纯收入3206.9元,增长16.2%;人均现金收入3341元,增长21.7%;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2054元,增长22%。居民食品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镇为31.1%,农村为44.4%。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县区人均居住面积达31.2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30.77平方米。但一些收入较低的城乡居民家庭生活仍然比较困难,农村扶贫任务依然艰巨。
附表1:2004年各类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类 别 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5.2
#食品 113.3
#粮食 130.9
肉禽及其制品 121.1
蛋 113.1
水产品 103.0
菜 101.0
烟酒及用品 105.5
衣着 100.0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0.7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97.0
交通和通信 99.7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3.2
居住 103.7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105.4
附表2:2004年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一、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产量(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139788 -12.9
夏粮 85817 1.1
秋粮 53923 -28.7
油料 7757 -0.6
棉花 1226 17.7
蔬菜 188727 -2.2
水果 4713 -52.7
肉类 34588 8.0
禽蛋 48068 -0.4
二、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产量(吨) 比上年增长(±%)
纱 6937 36.3
合成氨 74502
尿素 32253
水泥(万吨) 47.7 23.6
粮食加工机械(台) 4488 5.5
日用陶瓷(万件) 742 -32.7
砖(折标准砖)(万块) 2260 -69.7
水泥预制构件(立方米) 4608 5.8
工业用电量(万千瓦小时) 30277 19.0
注:
1、本公报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