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7年,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县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72.4亿元,增长14.1%,高于年初目标1.1个百分点,其中一产8.9亿元,增长6%,高于年初目标2个百分点;二产49.6亿元,增长21%,高于年初目标6个百分点;三产13.9亿元,增长12.3%,高于年初目标1.3个百分点。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5619万元,增长48.8%,高于年初目标33.8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0087万元,增长3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959元,增长25.2%,高于年初目标12.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20元,增长19.4%,高于年初目标10.4个百分点。
项目建设有所突破,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全年通过省市审批、核准、备案项目34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18个;列入国债及专项补助资金计划项目28个,争取国债及专项补助资金4479.5万元。计划实施的县重点项目中,焦修高速公路、第二中心敬老院、农村沼气、农村饮水安全、滨河公园建设等38个项目竣工投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33.7亿元,增长42.5%,高于年初目标17.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9亿元,增长37.9%,高于年初目标7.9个百分点。
旅游发展势头强劲,第三产业不断壮大。实施了峰林峡景区综合开发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拓展了旅游发展空间;完成了云台商业广场、西夏庄园等一批旅游服务项目,旅游链条进一步拉长;通过举办首届地质公园云台国际论坛、与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建立姐妹公园关系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营销,云台山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旅游二次创业成效显著,综合效益明显提升。全年接待游客人数达253万人次,增长12.4%;门票收入达2亿元,增长27.3%;旅游综合收入达7亿元,增长1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13.1亿元,增长20.6%,高于年初目标7.6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发展加快,主导地位不断提升。围绕铝产品加工、机械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引进了圣烊铝业、宇建机械等一批外来投资项目,累计到位资金17亿元,其中外资1608万美元。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预计达到12.2亿元,增长28.5%,高于年初目标8.5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亿元,增长54.1%;实现利税8.7亿元,增长12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6.9%,较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
三农工作得到加强,新农村建设推进顺利。粮食总产达21.5万吨,增长12.1%;猪、禽出栏分别达42.8万头、1500万只,增长29.3%、71.3%;肉、蛋产量分别达5.5万吨、7.5万吨,增长44.1%、29%。大用公司、金玉龙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县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6亿元,实现利税1.45亿元。建成户用沼气池3930个,解决了2.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了17个村的34个整村推进项目和6个行政村、10个自然村的搬迁并村工程,改善了困难群众生活条件。对20个新农村试点村进行规划建设,实施空心村整治,新建一批道路、超市、澡堂、文化中心、健身游园等设施,落实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机制,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
三城同创成效显著,城市面貌明显改观。完成了滨河公园、幸福路、云台大道、幸福桥生态园等绿化和游园绿地建设,实施了文化城建设、丰收路综合整治、背街小巷改造等项目,开工建设了山水文苑、银河城等住宅小区,高标准建设了一批环卫设施,市容市貌明显改观。狠抓造林绿化和环境保护,成功创建了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通过了国家生态示范区检查验收。
各项事业有序推进,社会发展日益和谐。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对10所农村中小学校舍进行维修改造,为全县农村中小学配置了一批桌凳和教学器材,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完成了3个乡镇卫生院建设,实施了中医院搬迁工程,新农合参合率达95.1%。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实行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险”联合征缴制度,全年共增收各类保障金4742万元,发放率100%;新增就业人员6734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5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6%。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1.2万困难群众享受了城乡低保待遇,累计发放低保金793万元;县第二中心敬老院建成投用,全县五保集中供养能力达到100%,供养率达95.5%。认真贯彻人口政策。深入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专项治理活动,实施出生缺陷干预试点工程,荣获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3‰以内。文体事业更加繁荣。组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群众文体活动,在市十一届运动会上取得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严格耕地保护政策,实现了占补平衡。“平安修武”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落实,监管网络逐步健全和完善,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同时,科技、信访、人事、审计、统计、残疾人、人防、气象、档案史志、民族宗教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效。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投资拉动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大;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进一步转变;开放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二、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措施
——依靠市场主体自主行为实现的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在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强化政府责任的约束性指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1.28万人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全力抓好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以项目建设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旅游二次创业。围绕旅游资源整合,尽快完善峰林峡停车场和服务楼等配套基础设施,开发竹林七贤、当阳峪陶瓷等人文资源,丰富旅游内涵,扩大旅游接待容量;完成方西路改造工程,实施焦辉路修武段改造、云台山客运站建设,完善旅游路网,提高景区间通行能力。加快推进方庄旅游综合服务区建设,尽快实施云台山别墅式星级酒店,高标准规划发展购物、餐饮、游客服务中心等城区旅游服务项目,提高全县旅游服务的档次和水平。充分利用云台山与美国大峡峪国家公园建立姐妹公园关系和2008年奥运会的良好机遇,广泛宣传,规范管理,强力开拓境外旅游市场,进一步扩大云台山景区知名度和修武旅游影响力。以现代服务业发展理念,建立完善物流、配送、中介、信息服务等生产型服务业和商贸餐饮、物业管理等生活型服务业,规范流通市场建设,倡导健康有序的消费方式。
以项目建设促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提升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重点培育铝产品加工、机械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继续完善城南工业集聚区路网、电网、供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启动周庄、高村工业集聚区规划编制工作,尽快将工业集聚区打造成招商引资平台、结构调整载体和特色产业基地,促进工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建设圣烊铝业铝棒、伟彤科技压力容器、东风矿机2万吨综采支架(三期)、宇建精密机械等项目;快速推进金玉龙4万吨醋酸乙酯等项目,促进骨干企业规模扩大和支柱产业总量扩张。鼓励扶持企业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和产品进行高起点改造,积极研制、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加附加值,推动工业经济优化升级,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以项目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争取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保证基本农田面积;实施马鞍石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认真抓好农机推广,推进全程农机化耕作,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强化动物检疫监督设施建设,抓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项目和大用公司肉鸡养殖基地建设,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积极引进农业新技术,大力培育、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强科技对农业的支撑。加强农畜产品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推进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依托大用公司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巩固农户与企业产销关系,把农村建成工业的前置车间和原料基地,形成产业优势,实现农副产品多层次增值,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认真落实家电下乡政策,进一步支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繁荣农村市场。切实搞好新农村规划建设,继续实施整村推进和搬迁并村、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加快推进自然村道路“村村通”工程及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以项目建设促进城市现代化,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严格按照县城总体规划要求,拓宽融资渠道,创新发展机制,把县城建设成富有竞争力的旅游县城。完成文化城及文化广场建设,加快住宅小区、安置小区建设进度,继续实施丰收路综合整治和背街小巷改造,搞好入城口综合整治和水厂改造建设,加强城区雨污管网和天然气工程建设,推进城中村改造和青龙大道建材市场、城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废旧物品回收、汽车修配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树立城市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生态化、人本化新理念,健全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强化精细管理,巩固“三城同创”成果,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二)努力扩大招商引资,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全方位招商引资。依托工业集聚区建设,依托铝产品加工、机械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围绕资本输出和产业转移重点区域,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引进带动作用强、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项目,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营造开放环境。认真落实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搞好优质服务,创造亲商、安商、稳商、富商的良好发展环境。完善考核体系,落实责任机制,推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数量大幅上升,速度进一步加快,质量明显提高。
积极争取国债及专项资金。紧紧抓住国家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机遇,充分发挥部门各自优势,积极争取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沼气、农村电网完善、农村公路改造、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乡镇文化站建设、农民体育健身等项目资金。力争通过国债及专项补助资金项目的实施,促进我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进步。
(三)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建立经济发展高增长、资源消耗低增长、环境污染负增长的发展模式,构筑循环经济体系,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资源循环式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认真落实节能减排政策。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关停年生产能力2万吨以下废纸造纸企业,关停能耗高、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火电机组,推进小火电机组进行秸秆发电机组改造,加快实施大通公司氮肥生产系统能量优化项目。积极推广节能办公设备、用品,组织政府机关带头节能;开展大型公共建筑和机关办公楼节能改造示范工作,推进建筑领域节能。规范改造养殖小区和养殖场,切实减少污染物排放;认真抓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发展生态农业;严格坚持建设项目节能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优先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有效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增长。
推动生态县建设。以林业生态省建设为契机,认真抓好林业生态县建设。重点实施旅游生态建设、平原乡镇生态建设、生态廊道建设和城区生态建设四大工程,建成丰收路、云台大道、焦辉路三条高标准生态廊道和百家岩至古洞窑绿色通道,初步形成绿色生态网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高度重视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全力做好医疗救助和困难救助工作。加强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扩面征缴,启动城市居民医疗保险,搞好就业再就业,完善劳动保障体系。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抓好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三教”统筹,巩固提高“普九”成果。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完成县中医院迁建项目,加强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建设,提升卫生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配置水平;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大参合范围,提高参合水平;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深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完善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综合治理性别比偏高问题,提高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新建一批高标准文化中心,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扩大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面。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促进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
抓好安全稳定工作。加强公共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杜绝重特大责任事故发生。扎实开展“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修武”创建活动。
统筹发展各项事业。切实加强科技和人才工作,严格执行国土资源保护政策,认真搞好统计、民族宗教、档案史志、残疾人、人防等工作,推动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