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进入适老模式 无障碍阅读
修武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文章来源:jzxwzf 发布时间:2014-03-15 08:52

字号:【

索 引 号
HL10001-0401-2014-00001
文章标题
修武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文  号
所属分类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工作报告>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发布日期
2014-03-15
发布机构
修武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持续快速、生态健康”总基调不动摇,坚持“转型提升、融合发展”总战略不动摇,趋利避害,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务求实效,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9.96亿元,增长11%,占计划的10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5.7亿元,增长19.3%,占计划的1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2亿元,增长24%,占计划的10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3.1亿元,增长17.5%,占计划的102.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02亿元,增长20%,占计划的14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566元,增长12%,占计划的10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868元,增长13.7%,占计划的105.4%

(二)项目支撑持续增强。全年共引进各类项目84个,占计划的175%,实际引进县外资金103.9亿元,占计划的10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500万美元,占计划的100%,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春光空调、贯辰直升机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签约进驻。全县共实施各类重点项目112个,占计划的112%,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0个,占计划的100%10亿元以上项目13个,占计划的130%;重点项目总投资达到475.3亿元,占计划的118.8%;当年完成投资96.9亿元,占计划的121%55个重点项目竣工,神华国能焦作电厂、龙瑞汽车、伟彤重装、云台山休闲度假服务区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三)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年内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家,总数达到70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5.7亿元,增长19.3%;实现利润10.5亿元,增长24.4%;实现利税11.8亿元,增长16.4%。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纺织业、铝工业、装备制造业、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四大产业完成增加值27.4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6.7%。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1亿元,增长46.2%;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47.7亿元,增长44.7%;税收完成9295万元,增长53.4%;从业人数达到10948人,增长50%。集聚区4项主要指标的增速均居六县市第一,荣获全省第二届产业集聚区高峰论坛“产城一体化发展示范集聚区”、“最具投资吸引力产业集聚区”称号。

(四)农业基础地位持续巩固。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县累计流转土地面积11万亩,培育家庭农场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57家,入社成员1.17万户,成员户均增收1450元。重点培育了肉鸡、肉牛、面品三个产业集群,其中大用肉鸡完成产值17.2亿元,伊赛肉牛建成4个标准化养牛场和饲料加工、肉牛屠宰及深加工等项目,面品加工新增产能19万吨。全县粮食总产实现“十一连增”,总产量达到24.6万吨;粮食高产创建成效显著,全县小麦平均单产达到537.9公斤,高产再创3项全国纪录;玉米平均单产达533.5公斤,居全市前列。农业装备水平持续提高,新增改善有效灌溉面积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连续17年夺得省红旗渠精神杯;新增各类农机具677台,粮食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全面加快台创园建设,投资1亿多元实施了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园区道路建设、海峡两岸科技合作中心等重点工程,引进了丹尼斯果蔬基地、千亩海棠种植园、速生星柳等一批现代农业重点项目。

(五)旅游业发展持续加快。一是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云台山成功创建首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景区数字化应用规范》上升为国家标准,《河南省云台山景区保护条例》正式颁布实施,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云台山国际旅游节、云台山九九国际登山挑战赛。二是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重点实施了25个文化旅游项目,在全市十大文化旅游园区项目建设集中观摩评比中,云台山、圆融寺文化旅游园区分别荣获第一、二名。三是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加快了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步伐,全年共接待旅客631.8万人次,增长13.2%;门票收入4.2亿元;旅游综合收入26.8亿元,增长16.5%。在旅游拉动下,全县三产增加值完成26.1亿元,增长7.9%,占GDP的比重达到26%

(六)城乡建设持续推进。路网方面:全力推进了郑焦城际铁路、郑云高速、省道308冢沁线“二改一”等主干道建设工程,实施了峰林大道、茱萸大道等7条城区道路建设工程,实施了25公里农村公路改建工程,完成了城区和产业集聚区9条道路绿化工程。水网方面:实施了大沙河治理、引黄入修等工程。林网方面:完成生态林建设5.2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8%。电网方面:实施了方西Ⅱ回线路、农网改造升级和三个变电站增扩容改造等工程。城建方面:实施了幸福水厂二期扩建、第二污水处理厂、燃气管网铺设等市政项目,加快推进了建业森林半岛、华芳国际、宁城尚景等一批商住开发项目。美丽家园建设方面:以净化、亮化为突破口,对全县187个行政村和县城背街小巷、家属楼院进行净化、亮化,对28条城市主次干道、16个游园绿地进行亮化提标,成功创建1个国家卫生乡镇、1个国家园林城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村。

(七)社会事业持续进步。全力办好惠民实事,投资10多亿元先后实施了10大类35项民生工程,城市低保由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350元,农村低保由每人每月150元提高到180元,五保集中供养由每人每月350元提高到500元,全县累计发放高龄津贴355万元,补助新农合就医费用6336万元;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1万人,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1.3%以内;在全国率先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参保率达到99.2%。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高考成绩跃居六县市第二,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推行了“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和“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连续七次荣获“河南省双拥模范县”称号,成功创建“中国长寿之乡”,汉献帝禅陵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功创建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和4个中国传统村落,6家企业跻身全市科技创新100强,1个企业产学研基地挂牌成立。全县社会治安、信访稳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再次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和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仍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二是城市建设欠账较多,老城区改造、新城区建设任务繁重,科学化经营水平较低;三是旅游转型任重道远,产业链条短、关联度低,服务业整体发展较慢,现代化水平不高;四是农业产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不够快,力度不够大;五是资金、能源、土地、环境、劳动力等要素制约日趋明显;六是一些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些都需要在下步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坚持“四个不动摇”的发展原则,坚持“转型提升、融合发展”的发展战略,坚持“六区联动”的发展布局,坚持在中原经济区和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中当标兵、做先锋、居前列的发展目标,围绕“转中求好、融中求优、改中求活、稳中求快”的工作要求,突出抓转型促发展,突出抓改革增活力,突出抓作风创环境,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着力实现经济结构、质量、效益和速度的协调统一。

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全县生产总值预期增长1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期增长1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2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增长15%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期增长1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增长10.5%

——农民人均纯收入预期增长10.5%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三、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与措施

围绕今年的总体工作思路和各项预期目标,今年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一是谋划项目。根据今年招商引资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和上级财政资金投向,集中一切要素资源,围绕“六区联动”,找准产业定位,积极谋划、编制、申报和运作一批辐射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发展后劲足、财政贡献大的好项目、大项目,建立完善项目库,为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创造条件。二是突出招商。坚持务实招商,强化产业链招商、集群招商、科技招商、以商招商,深入挖掘全县在资源、区位、环境、产业基础、园区载体等方面的优势,绘制产业链招商引资图谱,编制与产业链相关联的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500强企业及省内外相关企业情况介绍,按图谱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今年,计划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0个,实际引进县外资金120亿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150万美元。三是推进项目。今年,全县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10个以上,其中新开项目50个以上,亿元以上项目60个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以上,项目总投资突破430亿元,当年完成投资突破90亿元。对神华国能焦作电厂、龙瑞汽车、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贯辰直升机等具有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强化措施,完善机制,加快推进。

(二)加快打造工业产业集群。一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综合运用延伸链条、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强化信息化支撑等手段,引导和扶持云阳、圣昊、协力、鑫万、鑫岳、汉河电缆等铝加工企业,在生产工艺上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升级,在产品上由低中端的铝棒、铝杆、铝盘条、铝板带等向高端的铝型材、铝及铝合金零部件转型升级;引导和推动装备制造业由零部件加工向成套设备制造转型升级,实现产品高端化、成套化。二是培育新兴产业和外向型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引导和扶持鑫宇光通讯、奇立新电子、振林磁业、吉成磁电等企业与研发机构及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建立研发实验基地和工程实验室,研发高精尖产品,力争产品市场竞争力进入行业前列。强力推进综保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入驻力度,加快培育保税加工、仓储物流、期货交割等外向型产业。三是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90亿元、税收1亿元,年末从业人员达到1.1万人;加快商务中心、物流中心以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主导产业,依托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龙瑞、中轴皇马等企业,努力打造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力争年内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依托伟彤重装、春光空调等企业,努力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力争年内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亿元。

(三)加快推动美丽家园建设。一是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重要精神,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制定出台政策,按照自愿、分类、有序的原则,把城中村、城郊村和产业集聚区内的村庄纳入县城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积极推进集聚区内的村庄搬迁,将农民直接转为市民,同时优先将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适应城镇生产生活的人及其家庭转变为市民,支持非城镇户籍在城镇的常住人口享有子女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对已开工建设的新型社区加强规范,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机制;对未开工建设的新型社区,按照产业、新农村、土地、公共服务和生态规划“五规合一”要求重新论证报批。二是加快实施美丽家园行动计划。以“两区一带”为重点,以“五化”为目标,突出抓好先进村、先进乡镇的巩固提升,重点抓好一批试点村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全局。以创建省级生态县为抓手,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巩固发展29个省级生态村、14个市级生态村创建成果,力争再创建2个以上省级生态村、2个以上市级生态村。三是加快城乡建设。以项目为支撑,加快城乡路网、管网、电网“三网”建设,积极推进特色商业区建设,加快实施餐饮、住宿及房地产等服务业重点项目。四是加快生态建设。启动全县水系建设工程,逐步实现外部大联通、内部大循环。大力实施生态林网建设工程和城乡绿道体系建设,建成各类林网3.7万亩,新增城区绿化面积51万平方米。谋划和启动生态水系和城乡一体化综合生态建设项目,逐步打造湿地公园和滨河景观带。积极开展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继续抓好北山治理、“双违”整治工作。

(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一是抓好台创园建设。进一步整合项目和资金加快园区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入驻和企业经营创造良好环境。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全年引进项目10个以上,引进资金5亿元以上,加快推进丹尼斯果蔬基地、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河南省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工作,大力发展新型都市农业,带动全县农业转型升级。二是加快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力争流转面积达到12万亩。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年内家庭农场达到40家,农民合作社总量达到400家,覆盖率达到49%。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重点培育12个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品牌。着力打造和培育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大用肉鸡产业化集群,年内产值力争达到32亿元,带动农户6000户;进一步做大伊赛肉牛产业化集群,年内产值力争达20亿元,带动农户3000户。三是搞好粮食高产创建。建好5个万亩示范方、10个千亩示范方、20个百亩示范方,稳定种粮面积44万亩,力争高产创建再创全国纪录。进一步夯实粮食增产基础,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大力推广农业新机具,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9.5%以上;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确保主要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农民科技培训达到3万人次以上。

(五)加快建设旅游强县。一是加强景区建设。以打造“美丽云台升级版”为目标,加快实施景区景点开发改造工程,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云台山景区保护条例》,深入开展“创优环境、提升服务”活动,积极推动家庭宾馆上档升级,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打造品牌优势,加快云台山上市步伐,全面提升融资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二是拉长产业链条。重点抓好云台山休闲度假服务区、贯辰直升机空中观光旅游、马拉岭休闲度假产业园、青云休闲养生谷等重点项目建设,坚持以旅游业引领现代商贸、现代物流、休闲康乐、养老度假等新兴服务业发展,丰富旅游产品,拉长产业链条,加快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步伐。三是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在北部重点围绕景区做文章,在南部重点围绕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地域特色、风俗民情、资源优势等全方位、多层次打造旅游产业。城区重点搞好生态水系和特色商业区建设,推动景城融合;产业集聚区重点抓好旅游示范企业创建工作,推动旅游与工业协调融合发展;台创园重点抓好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建设,推进旅游与农业全面融合发展;文化产业上重点实施好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人文景观开发等项目,推动旅游与地域文化深度融合发展,通过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努力把整个修武打造成为一个大景区,使游客一脚踏进修武即有进入景区的感觉。

(六)加快兴办民生实事。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加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工作力度,实行城乡低保扩面,强化失地农民保障,确保“应保尽保”;落实五保供养政策,集中供养率不低于95%;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就业服务平台作用,力争年内转移农村劳动力1.3万人,新增城镇就业5000人。积极搞好扶贫开发,以我县被确定为全省“三山一滩”扶贫开发重点规划县为契机,通过整村推进、整村搬迁、科技扶贫、小额贴息贷款扶贫等方式推动扶贫工作。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积极开展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县、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工作,大力推进幸福家庭促进计划,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面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强力推行安全发展型企业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力争全县50%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达到安全发展型企业创建标准;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治理,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扎实推进社会综合治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七)加快推进改革创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认真落实国务院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切实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完善重点项目联审联批制度,探索“并联”审批。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完善强化财政预算、政府债务和国有资产、财政资金、公共资源监督管理,全面落实国家“营改增”、资源税从价计征等税收新政策;以金融改革为契机完善银企合作机制,引进民营金融机构,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社区服务项目建设。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医疗处方、健康教育处方、个性化处方“三方一体”的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深化土地管理改革,强化集约节约利用,提高土地产出效益。规范农村土地流转,鼓励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深化人才制度改革,改善人才资源结构。深化科技创新,实施“科技强县”、“质量兴县”战略,积极创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大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主要经济指标解释

地区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地区按市场价格计算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简称GDP)。即所有常住机构单位或产业部门一定时期内生产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指年销售额大于2000万元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包括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两部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房地产开发投资及城镇区域内的建设项目投资;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农村非农户投资和农户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其他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消费品零售额。反映一定时期内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情况,反映社会商品购买力的实现程度,以及零售市场的规模状况。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是指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主要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从2012年起各级政府一般预算收入改称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口径上与2012年之前的“一般预算收入”相同。

   农民人均纯收入:指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反映的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农户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城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他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个人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计算公式为: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交纳个人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记账补贴。

  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指在报告期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期末城镇从业人员总数与期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重。登记失业人数是指有非农业户口,在劳动年龄(16周岁至退休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失业登记的人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