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进入适老模式 无障碍阅读
修武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文章来源:jzxwzf 发布时间:2011-03-03 13:18

字号:【

索 引 号
HL10001-0401-2011-00001
文章标题
修武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文  号
所属分类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工作报告>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发布日期
2011-03-03
发布机构
修武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全县上下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县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实施“旅游兴县、工业强县”发展战略,努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圆满完成年度和“十一五”各项计划任务,为“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协调性、稳定性不断提高。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7.1亿元,增长10.3%,其中一产完成10.1亿元,增长4.4%;二产完成58.3亿元,增长9.8%;三产完成18.7亿元,增长7.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7亿元,增长16.6%,高于计划增速6.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859元,增长11.4%,高于计划增速2.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58元,增长16.2%,高于计划增速9.2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工业经济快速膨胀。2010年,全县共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01个,其中63个已建成投产。规模以上企业个数由67家增加到102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20家,超5亿元企业2家。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完成22.3亿元,增长17.4%。纺织、铝工业、装备制造、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地位更加突出,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占全县工业经济的63%61%58%,增长17.4%32%22.4%。“一区四园”加快发展,产业集聚区投资4.3亿元,完成了总规、控规和环评以及标准化厂房、水、电、路、气和通讯等设施建设。2010年,入驻企业总数达到7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家。产业集聚区被评为全市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集聚区和全省投资者满意的产业集聚区。同时,周庄装备制造、五里源铝加工等工业园区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入驻企业76家,初步形成了链条衔接、较具规模的产业集群。旅游形势持续向好。云台山获得全国自然山水景区中惟一的中国驰名商标和全省服务行业中惟一的省长质量奖,知名度不断提升。先后引进世贸天阶、河南建业两个投资50亿元的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全县在建、签约的三星级以上酒店达到9家,完成云台山快餐中心、穆家寨拓展训练营等一批旅游项目,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全年接待游客391.2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95亿元,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5亿元,分别增长20%18%48.2%。农村经济稳步提升。粮食生产取得突破,总产量达到22.7万吨,增长1.6%,优质率达100%,高产创建夺得三项全国第一,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现代农业实现破题,引进实施了供港蔬菜、韩国梨园等9个规模农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17家;畜牧养殖稳步发展,猪、禽存栏分别达32.1万头、1150万只;肉、蛋产量分别达4.9万吨、6.5万吨;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全县林木覆盖率达45%,成功创建全省林业生态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施了1657公顷的土地整理项目,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再夺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红旗渠精神杯”。

  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7.1亿元,增长28.3%,高于计划增速6.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7亿元,增长27.5%,高于计划增速4.5个百分点。全年共实施500万元以上新上、续建项目183个,增加56个,总投资106亿元,增加41亿元;其中实施超亿元项目29个,增加10个。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4亿元,增长18.4%,高于计划增速1.4个百分点。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31个、总投资181亿元,先后引进了世贸天阶、河南建业、江苏华芳、绍兴宏集、台湾奇力新、深圳低碳产业园等一批超亿元甚至20亿元、50亿元的大项目。

  城市建设快速推进。新区建设步伐加快。完成宁城路、青龙大道建设工程,实施文化路南延和老方武路城区段改造工程,开工建设了东方太极酒店、华公馆二期等工程,引进实施了江苏华芳五星级酒店、亿祥东郡四星级酒店和房地产项目,启动了县公安局、移动公司等单位外迁工程。老城改造稳步实施。西门村商业步行街项目、影剧院综合商业住宅小区项目有序推进。城区环境更加优美。完成了七贤公园和青龙大道、宁城路绿化工程,启动了宁城公园二期建设工程,城区新增绿地面积20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达9.5平方米,市民居住条件大为改观,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启动新一中建设工程,实施“校安工程”,加固、重建校舍3.1万平方米。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启动县医院搬迁工程,实现了药品零差价销售,新农合参合率达99.14%。劳动保障进一步加强。职工及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5.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5046人,实现下岗再就业1416人,困难人员就业795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素质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扎实推进出生缺陷干预,综合治理性别比问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69‰以内。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加快农家书屋建设,为25个农家书屋配送价值50万元的文化用品,组织放映“2131”数字电影2700场,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体育中心田径场、网球场、篮球场等工程完工投用,成功举办全县第七届运动会;继续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下乡活动,全面提升国民综合体质。国土、环保等各项国策得到认真落实,广播电视、档案史志、人防等其它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过去的一年,我县经济社会在困境中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仍存在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一是工业结构还不够合理,支柱产业有待进一步壮大。二是旅游链条还不够完善,综合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相对落后,缺乏规模和特色。四是城乡统筹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2011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县为中心任务,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继续实施“旅游兴县、工业强县”战略,强化两个优势,突出打造四区,推进“三化”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努力建设生态修武、文化修武、活力修武、和谐修武,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县(市)前列。

  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初步拟定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市定目标任务。

  三、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一)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着力增强发展活力

  千方百计招商引资。以城市新区、旅游服务区和“一区四园”为载体,围绕纺织业、铝工业、装备制造业、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四大主导产业和旅游服务、房地产开发等精心策划包装项目,不断提高招商引资质量。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或同行业前5名等大企业、大集团,主动上门招商,着力引进、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产出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特别是通过产业链招商,引进基地型、龙头型项目和研发机构,增强产业的延伸性和拓展力。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继续实行县领导分包重点项目和绿色通行证书制度,进一步健全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和联审联批制度,优化招商引资软环境。认真做好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和前期工作,努力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投产一批”的项目运作格局,扩大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增长。

  抢抓机遇争取资金。认真研究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围绕“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节能环保、基础设施等重点支持领域,围绕国家和省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结合我县实际,组织编报一批新项目,努力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项目的信贷投放,引导商业银行扩大授信额度,加大对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信贷支持力度。坚持银企项目对接常态化,努力扩大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规模,健全完善投融资担保机制,解决项目建设资金瓶颈问题,确保项目快速推进。

  (二)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转变发展方式

  优化提升旅游产业。进一步加快旅游转型升级,实现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继续抓好旅游精细化管理,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加快云台山申遗和上市步伐,搞好旅游景点精品包装,提升景区接待档次,努力拓展国际市场。以世贸天阶和河南建业两个旅游综合服务项目为重点,加快建设岸上、方庄和西村旅游服务区,进一步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大力推进百家岩景点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增加景区文化内涵。围绕修武历史文化、山水资源、特色村落和观光农业等优势资源,全力打造历史文化游、休闲健身游、探幽访古游、农业观光游的新亮点。

  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以“一区四园”为平台,培育壮大纺织业、铝工业、装备制造业、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四大主导产业,年内力争四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突破15亿元,利税突破10亿元。进一步完善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启动集聚区污水处理厂项目,建成110千伏变电站,完成现代生活服务中心、二期标准化厂房主体建设工程。尽快完善周庄装备制造、方庄氧化铝加工、五里源铝加工和郇封循环经济工业园产业规划,搭建路网框架,盘活土地资源,扩大发展空间。鼓励现有企业强化管理、优化结构,实现技术装备、产品档次、经济效益跨越式发展。年内力争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达到70家,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其中,超亿元企业达到28家,超5亿元企业达到5家。

  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农业扶持力度的有利时机,积极编制上报项目,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做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1万亩农业综合开发、1.8万亩土地综合整治、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等项目建设,实施好沙河治理、纸坊沟项目区小流域治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等水利工程。继续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实施好小麦、玉米4个粮食高产万亩示范片工程,确保粮食稳产高产。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实施好榨汁苹果种植基地、绿色供港蔬菜基地、观光梨业示范基地等高效农业项目建设。扩大农业规模经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快土地流转进程,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三)以城乡统筹为手段,着力打造宜居城市

  加快新区建设步伐。完成老方武路城区段拓宽改造、文化路南延等续建工程,实施峰林大道(西三环)、茱萸大道(东三环)、万善路(绕城南路)等建设工程,构建新区路网框架。加快推进公安局、移动公司等单位外迁工程和华芳酒店、华芳地产、亿祥东郡、东方太极酒店、东方丽景等项目建设。

  加快老城改造进度。按照“统一规划、有序开发;综合配套、整村推进;村级为主、群众自愿;市场运作、让利于民”的原则,稳步推进金中商业街、影剧院综合改造等项目建设,尽快启动赵厂、东关、田庄、陈村、郭屯、大韩村、大纸坊等城中村改造项目。

  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按照“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以城带乡,着力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中心市镇为节点、新型社区为网络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一体两翼”即加快县城、周庄新市镇和方庄旅游小城镇建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吸引城关镇、郇封镇、五里源乡和高村乡部分群众向县城集聚,周庄乡和高村乡部分群众向周庄新市镇集聚,方庄镇镇区周边群众向方庄旅游小城镇集聚,实现农民向市民转变、农村向农庄转变、镇区向社区转变,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宁城公园和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完善供排水管网。服务好郑焦城际铁路、云台山支线、新月二线、人民路东延等重大项目,完成3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进一步繁荣城市业态,实施好华公馆、幸福花园、东方花园、白云小区等一批住宅小区项目,开工建设亿祥东郡、河南建业等商住小区。

  (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着力构建和谐修武

  强化公共服务,办好惠民实事。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推进新一中项目,完成三所中小学“校安工程”,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实施名师、名校、名校长“三名”工程,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大力发展文体事业。加快推进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工作,建成4个乡镇文化站,继续抓好文化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建成体育馆主体工程,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丰富群众文体生活。三是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实施县医院搬迁工程,进一步提高新农合报销补助标准,将政府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120元增加到200元,就医补助标准平均提高10%。强化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和疾病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群众健康保障能力。四是扎实搞好人口计生工作。深入开展计生优质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综合治理性别比偏高问题;继续实施出生缺陷干预,提高人口出生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

  完善保障体系,切实改善民生。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入开展就业再就业服务,落实就业咨询、就业指导、职业培训等优惠政策,加大劳务引入力度,以创业促就业;建立健全人力资源保障机制,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和智力支撑。加大医疗、失业、养老、工伤、生育等保险费征缴力度,继续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扩大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出台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试行办法,切实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认真落实困难群众救助办法,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确保实现应保尽保。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济困、救灾救济活动,认真搞好五保、残疾等弱势群体救助工作,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保障性住房投入力度,建设288套公共租赁房和124套经济适用房,为200户住房困难家庭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解决了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和谐稳定。建立健全安全长效监管机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切实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健全信访工作机制,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加强应急工作,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化“平安修武”创建活动,健全综合防控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全县大局稳定。认真做好人民武装、民兵预备役工作,加快发展妇女儿童事业,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外事、人防等工作,促进和谐修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