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修武县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修政办〔2017〕62号
各乡(镇)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修武县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方案要求,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017年6月9日
修武县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2017年度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河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我县属华北地层,地层出露部分主要为古生代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和新生代第四系。境内山区面积341平方公里,地势起伏较大,山地受强烈侵蚀切割,地形破碎,山势陡峻,土薄石厚,多深沟峡谷,山体多为石灰岩,渗水性强,地表水流失较快。我县地质灾害发生的类型主要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七贤镇、西村乡、云台山镇和旅游景区及公路沿线;地面塌陷、地裂缝主要分布在七贤镇、五里源乡、西村乡。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为降雨(特别是连续降雨或暴雨)及工程活动,汛期为地质灾害多发期。
根据我县地质灾害点分布及致灾因素和降雨趋势预测,确定16个重点地质灾害隐患区。
(一)西村乡山门河
位于西村、洞湾村、小东村交汇处,汛期易发生泥石流灾害,自1938年以来共发生7次灾害性泥石流,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二)西村乡洼村—大南坡
该区为西村乡原乡镇煤矿集中开采区,在汛期受强降水影响,易发生地裂缝、地面塌陷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重点防治监测地段为洼村、东交口新村、西村、圪料返村、大东村、大南坡村、小南坡村、洞湾村等。
(三)西村乡虎路峪村西、西村村西
因周边修建有养猪场导致河道出现堵塞,汛期易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
(四)西村乡东交口村小学
该学校位于山坡下,汛期遇强降雨易发生山体滑坡。
(五)瓮涧河
瓮涧河流域圪料返河段因修路废渣大量堆积严重堵塞河道;洼村河段和当阳峪河段因砂厂和磨灰厂废弃物堵塞河道;圆融寺河段河道上建有公路。上述河段遇强降雨或暴雨天气,极易发生大型或特大型泥石流灾害,对焦作市城区、瓮涧河沿岸居民造成严重威胁。
(六)西村乡原穆家寨生态观光园
该生态观光园游泳场位于河道中间,汛期如遇强降雨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七)七贤镇西夏庄—丁村
该区为七贤镇原采煤区,汛期易发生塌陷地质灾害,重点防治监测地段为坡前村、韩庄村、方庄村、东夏庄村、小官庄村等。
(八)七贤镇里窑村
该村地势较低,村南边有一条河沟,上游汇水面积较大,汛期山洪可顺沟而下,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九)五里源乡李固村北部养殖小区
因古汉山煤矿采煤造成李固村北部养殖小区地面裂缝和房屋开裂。
(十)五里源乡西板桥村、河湾村
西板桥村和河湾村出现地面裂缝和房屋裂缝。
(十一)云台山镇台掌村、关河村、东仓村
当地部分村民切坡建房,遇大雨冲刷,易形成崩塌滑坡。重点防治监测地段为台掌村、关河村、东仓村等。
(十二)青云大道、西双路、焦青公路修武段、峰林峡公路两侧
因修路造成部分路段坡石破碎、松动,雨水冲刷后易发生土石崩塌、泥石流,危及车辆和行人安全。重点防治监测地段4条。
(十三)修陵公路山区段
因公路两侧被开挖出现裂缝的山体及松动易滚落的山石,雨水冲刷后易发生崩塌,危及车辆和行人安全。
(十四)云台山景区、青龙峡景区、净影寺景区
因山高路险、部分山体破碎,雨季易发生岩石崩落灾害,伤害游客。重点防治监测地段为景区道路两侧山体和易滚落山石。
(十五)各大中小型水库周边隐患区
水库周边的山体岩石破碎和边坡堆积物多,在雨季雨水较多情况下易发生崩塌及滑坡,危害来往船只。
(十六)矿山企业开采区
因多年地面或地下开采,一些采场工作面已形成陡崖或地裂缝,汛期易发生山体崩塌或地面塌陷。
除上述16处重要防治的地质灾害隐患区外,全县仍有不少地段存在隐患,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加强监测和防范,确保安全度汛。
二、防范时段
根据我县降水气候特点,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6、7、8、9四个月。
三、防治措施
(一)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与防治
各乡镇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组织有关部门、单位抓好落实,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公开责任人,公开联系电话。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要督促住房城乡建设、水利、交通运输、公路、旅游、教育等部门,做好管理范围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和登记工作,特别是重点人口密集区、新近开工的项目,要制定针对性防灾措施,落实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监测防治责任单位和监测人是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巡查的主力军,要履行各自巡查、排查的职责,发现突发地质灾害险情,要立即向辖区政府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反映,并采取措施紧急处置、应急自救。
各乡镇要及时更新完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设置警示标志,警示标志丢失的要进行补充,逐一制定包括监测、预警预报、人员疏散、应急抢险等内容的防灾预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各乡镇以及住房城乡建设、水利、交通运输、公路、气象、教育、旅游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段,各乡镇要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并予以公告,同时在危险区边界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进行爆破、削坡、工程建设以及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各乡镇要积极予以资金支持,对危险性大、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应急勘查、治理,对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分散居民点实施提前搬迁避让。对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要明确责任单位,限期治理,并根据损失情况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
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乡镇要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5月底前,要对各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测群防责任人、监测人进行一次再核实,有变动的要及时更新,对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抓紧落实监测人和责任人。对危害大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进行重点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要将“地灾防灾工作明白卡”送达每个受威胁单位,将“地灾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到每一户居民手中。
(三)认真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制度
各乡镇要认真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地质灾害速报、汛期值班、险情巡查四项制度和防灾责任制,抓好各项防灾措施的落实。
1.国土资源局、气象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要加强协作,自6月份开始,开展全县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播报工作。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当地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密切关注和防范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要及时通过电视、网站、手机短信等媒介将预警预报信息和防灾要求向公众发布,并通知到地质灾害监测人和责任人,加强监测和防范。各乡镇要逐步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专业监测、综合分析与等级预报有机结合的预警预报体系。
2.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的单位和个人,要立即向辖区政府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告,其他部门或者基层组织接到报告后,要立即转报辖区政府。
报告内容包括: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发生的地点和时间、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诱发因素和发展趋势、已采取的防范措施及防治工作建议。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还应包括地质灾害造成的伤亡和失踪人数及直接经济损失。
报告时限:各乡镇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接到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报告后,必须在半小时内上报县应急管理办公室,同时立即组织力量到现场进行复核,并在3小时内报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各乡镇或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接到中型地质灾害报告后,必须在半小时内上报县应急管理办公室,同时立即组织力量到现场进行复核,并在7小时内报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各乡镇或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接到小型地质灾害报告后,必须在半小时内上报县应急管理办公室,同时立即组织力量到现场进行复核,并在11小时内报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县地质灾害应急办、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在汛期要24小时值班,保持值班电话畅通,电话号码要对外公开。县应急管理办公室值班电话为:7192682;县地质灾害应急办值班电话为:7192397。
在汛期,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乡镇要组织有关部门,加强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做好防治工作。乡镇政府、基层群众组织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单位、学校对列入县、乡、村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中的隐患点和地段,特别是各类地质灾害危险区要安排专人定期巡查,大雨和持续降雨时要加密巡查。对强降雨和洪水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山坡下、沟口旁边的居民点,要安排专人负责巡查,不留死角。每次巡查,均要详细记录,建立台账。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时,要及时处置和报告。
(四)做好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乡镇要进一步健全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体系,完善应急指挥平台,加强应急队伍建设,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明确职责,落实责任。要从人员、资金、物资等方面做好应急准备,随时应对突发事件。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抢险水平。一旦发生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要立即启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部署应急抢险,有关部门要按照应急预案职责分工,分别做好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
(五)加强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培训
各乡镇、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认真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使群众了解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治知识,掌握预警信号、撤离路线、避让安全场所等内容,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技术水平,增强全社会防御地质灾害的能力。
附件:全县地质灾害隐患区及监测预防责任单位一览表
附 件
全县地质灾害隐患区及监测预防责任单位一览表
位 置 |
灾害类型 |
威胁对象 |
监测、预防 责任单位 |
山门河 |
泥石流 |
居民、行人 |
西村乡政府 |
洼村—大南坡 |
地裂缝、地面塌陷、泥石流 |
居民、房屋 |
西村乡政府 |
虎路峪村西、西村村西 |
泥石流 |
猪场房屋 |
西村乡政府 |
东交口村小学 |
山洪、泥石流、崩塌 |
校舍、师生 |
西村乡政府 县教育局 |
瓮涧河 |
泥石流 |
居民、行人 |
西村乡政府 |
原穆家寨生态观光园 |
泥石流 |
游客 |
西村乡政府 县旅游委 |
西夏庄—丁村 |
地裂缝、地面塌陷 |
居民、房屋 |
七贤镇政府 |
七贤镇里窑村 |
泥石流 |
居民、房屋 |
七贤镇政府 |
五里源乡李固村北部养殖小区 |
地下采煤引起的地裂缝 |
李固村养殖小区 |
五里源乡政府 |
五里源乡西板桥村、河湾村 |
墙裂缝、地裂缝 |
居民、房屋 |
五里源乡政府 |
台掌村、关河村、东仓村 |
崩塌、滑坡、岩溶塌陷 |
居民、房屋 |
云台山镇政府 |
青云大道、西双公路、焦青公路修武段、峰林峡公路两侧 |
崩塌、泥石流 |
车辆、行人 |
县交通运输局 青龙峡景区管理局 |
修陵公路山区段 |
崩塌 |
车辆、行人 |
县公路管理局 |
云台山景区、青龙峡景区、净影寺景区 |
崩塌 |
游客 |
云台山景区管理局 青龙峡景区管理局净影寺旅游开发 有限公司 |
马鞍石、峰林峡水库 |
崩塌、滑坡 |
来往船只 |
县水利局 县交通运输局 |
矿山企业开采区 |
地裂缝、地面塌陷 |
矿山企业、职工 |
各矿山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