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2011年防御山洪灾害预案的通知
修政办〔2011〕34号
山区各乡(镇)政府、县政府各有关部门:
《修武县2011年防御山洪灾害预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遵照执行。
二O一一年五月三十日
为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国家防总和省、市抗旱防汛指挥部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修武县2011年防御山洪灾害预案》。
一、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
(一)划分原则。根据区域山洪灾害的形成特点,在调查历史山洪灾害发生区域的基础上,结合气候和地形地质条件、人员分布等,分析山洪可能发生的类型、程度及影响范围,将受山洪灾害威胁的河谷、沟口、河滩、陡坡下、低洼处和不稳定山体下划分为危险区;将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且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定为安全区。安置区选在地势较高,平坦或坡度平缓的地方,避开河道、沟口、陡坡、低洼地带。
(二)两区的确定。根据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程度和范围,结合相关乡镇、单位意见,对山区乡镇、景区两区划分情况如下:
西村乡:由于该乡处于深山区,各村均有可能遭受山洪泥石流危害,均为危险区;根据各村所处位置险要程度,洼村、东交口、大南坡、六股涧、洞湾5个村,以及山门河工贸区及沟道沿线企业、门店为重危险区。由于交通不便,该乡可根据实际情况,就地设置安全区域,制定转移路线图,并向拟转移群众做好宣传,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岸上乡:由于该乡处于深山区,各村均有可能遭受山洪泥石流危害,均为危险区。该乡可根据实际情况,就地设置安全区域,制定转移路线图,并向拟转移群众做好宣传,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根据险要程度不同,确定西沟村的圪针庄、大树底、马连沟、台掌4个自然村及纸坊沟停车场为重危险区。西沟村圪针庄安置区为北虎站,大树底、台掌安置区为忽玉,马连沟安置区为老虎沟,纸坊沟停车场安置区为纸坊沟。
七贤镇:危险区为崔庄、赵窑、王窑、平窑、孙窑、里窑、外窑、佐眼、宰湾、沙墙、赤庄,共计11个村;安置区划分为方庄区、铁匠庄区2个区。方庄区安置崔庄、孙窑、王窑、赵窑、平窑、里窑、外窑、佐眼、宰湾。铁匠庄区安置沙墙、赤庄。
云台山景区管理局:红石峡景点危险区为双孔桥、黄龙瀑桥、小平桥。小寨沟景点危险区为小寨沟停车场、龙蛇潭、丫字瀑、假树、洗砚池、沟底、鱼池。猕猴谷景点危险区为望友一桥、二桥、清心潭。老潭沟景点危险区为水路一号桥至四号桥入口处、索道外漫水桥、幽潭三叉口大坝、幽潭上大休息点、索道至长生泉、电瓶车上票房至老潭沟山门。景区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段确定安全人员,建立安全通道,选定避险区域,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做好疏散撤离方案。
青龙峡景区管理局:危险区为老岩根、老妖洞、悬梯、铁梯、幽瀑、一号坝、叠翠瀑、凝翠瀑、二号坝、望龙瀑、同心潭、老鳖石等地段。景区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段设立安全警示标志、确定安全人员,建立安全通道,选定避险区域,做好疏散撤离方案。
二、建立预报、预警、监测系统
县气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要紧密配合,及时通过电视台、电话、传真、手机信息等方式,向山区乡镇、云台山景区、青龙峡景区等县防御山洪灾害指挥部成员单位,以及县五大班子领导、马鞍石水库管理处、群英水库管理处、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防汛办公室发布天气预报,并且按暴雨级别发布预警信号,当好启动防御山洪灾害预案的指挥棒。
山区乡镇、各有关单位要及时收听收看短、中、长期天气预报,认真监测雨情水情,随时上报县防办,及时通知下游沿线乡镇。当天气预报为暴雨蓝色预警(12小时≥50mm)时,各监测点人员要全部到位值班,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开始降雨后,要每小时向乡镇防汛指挥部报告1次雨情水情,各乡镇要造表登记,每2小时向县防汛办公室报告一次情况;当天气预报为暴雨黄色预警(6小时≥50mm)时,开始降雨后,各监测点人员要每小时向乡镇防汛指挥部报告1次雨情水情,各乡镇要造表登记,及时向县防汛办公室报告情况;当天气预报为暴雨橙色预警(3小时≥50mm)时,各监测点人员要每30分钟向乡镇防汛指挥部报告1次雨情水情,各乡镇要造表登记,及时向县防汛办公室报告情况;当天气预报为暴雨红色预警(3小时≥100mm)时,各监测点人员要每10分钟向乡镇防汛指挥部报告1次雨情水情,各乡镇要造表登记,及时向县防汛办公室报告情况,并简明报告灾害和人员伤亡情况。各乡镇要根据不同雨情水情级别,通过电话、广播、鸣锣等方式向群众发布迁安预警,随时准备迁安转移。
三、预案的启动
为适时躲灾避灾,本预案分四级响应:
(一)Ⅳ级响应。当天气预报为暴雨蓝色预警(12小时≥50mm)时,进入Ⅳ级响应状态。各乡镇、景区要加强巡视监测,及时通报各监测点汛情状况,一旦沟道形成径流,要加强监测,通知沿线群众做好转移准备。各有关单位要保持通讯畅通,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二)Ⅲ级响应。当天气预报为暴雨黄色预警(6小时≥50mm)时,进入Ⅲ级响应状态。各乡镇要安排全部人员上岗待命,主要领导要亲临一线检查汛情险情;要及时组织预警巡逻队伍,对山区每条沟道进行清查,并按既定方案通知需临时转移的群众做好转移准备工作;要及时果断处置有关汛情,并将汛情及处置情况及时上报县防汛指挥部。景区要及时疏散、转移游客,视情况关闭景点。公安、交通部门要配合乡镇对重要交通道路入口进行看守,禁止人员和车辆进入可能诱发山洪灾害的地区。县防汛办公室要与各乡镇、景区、水库及重要部门保持联系,及时通报雨情汛情,各成员单位负责人要按照责任分工,组织人力物力,随时准备投入防御迁安工作。
(三)Ⅱ级响应。当天气预报为暴雨橙色预警(3小时≥50mm)时,进入Ⅱ级响应状态。一旦山区沟道普遍形成山洪,沿河部分危房处于危险状态,随时可能发生泥石流、山体崩塌、孤石坠落等情况,山区防汛进入“紧急时期”。县五大班子领导要迅速赶赴分包区域,现场指挥。山区乡镇要组织抢险突击队整装待命,各村抢险队、车辆随时做好集结和抢险救灾准备,及时将重点危险区群众向安全地带转移。景区要做好游客的疏散、转移、搜寻、救护工作,景点全部关闭。交通部门要组织好抢险救灾车辆,集中待命。卫生部门要组织好医疗救护队伍,随时准备救护伤员。教育部门要指定教师分区护送学生,确保教师、学生、家长情绪稳定,安全转移,确保学校尽快恢复教学秩序。同时,各级防汛部门要严密关注汛情发展,随时准备抗大洪、抢大险,并将汛情、灾情及时上报县防汛指挥部,严格服从县防汛指挥部的统一调度。
(四)Ⅰ级响应。当天气预报为暴雨红色预警(3小时≥100mm)时,进入Ⅰ级响应状态。一旦山区形成特大山洪,沟道洪水达到历史高水位,山区防汛进入“非常时期”,随时可能发生泥石流、山体崩塌、孤石坠落、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等洪水灾害。全县各防汛机构全部进入战备状态,人员、物资、车辆、装备全部到位,准备随时抗洪救灾。县防御山洪灾害指挥部要立即召开会议,全面安排抗洪抢险工作,五大班子领导靠前指挥,果断处理突发情况。各乡镇领导按照分工,分赴各自区域开展工作,确保危险区群众全部转移,各行政村抢险小分队全部行动,开展抢险自救。各汛情监测点、乡防汛指挥部要与县防汛指挥部密切沟通,严格执行县防御山洪灾害指挥部各项指令,并及时上报灾情。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分工
为加强防御山洪灾害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专门成立了修武县防御山洪灾害指挥部。按照防御山洪灾害预案要求,指挥部成员单位要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灾、救灾责任制;要经常深入山区沟系,熟悉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地段和隐患;要及早部署,落实避灾、躲灾各项措施;遭遇突发性山洪灾害时迅速决策,及时开展救灾工作,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指挥部成员单位主要职责如下:
七贤镇、岸上乡、西村乡:建立防御山洪灾害指挥机构,对所辖范围分片划区,明确专人负责,层层签订防御山洪灾害责任书,把工作职责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并做好防御山洪灾害宣传工作,增强干部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修订完善防御山洪预案和应急救灾措施,进行必要的演练,确保山洪灾害发生时各项工作有序进行;要做好辖区危房、沟道及沿线村庄、企业、门店、学校等人群及房屋、建筑物的统计造册,并落实其按时搬离、拆除或停产、停业;要严格控制河道采砂行为,对于非法采砂活动,要采取群防与专防相结合的办法,予以坚决制止打击,防止发生或引发伤亡事故;要对辖区铲车、装载机、挖掘机、货车及车主、司机进行统计造册,以便及时通知调用。
县水利局:负责防洪工程的行业管理;负责防御山洪灾害工作方案的制定、中型水库调度运用计划的拟定;负责汛期雨情、水情的通报。
云台山、青龙峡景区管理局:制定景区防御山洪灾害预案,明确预警标准和“防、抢、撤”范围、地点、方式,汛前进行必要的宣传和演练,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对景区滑坡、泥石流等山洪灾害危险点进行普查和监测,并在易生险部位设立警示标志。根据县防办及气象部门的预警信息,及时疏散景区游客,对突发性情况有应急措施,确保游客安全。
县国土资源局:对易发生泥石流、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清查,逐一登记造册,制定防御方案。对能够及时消除的隐患通知有关乡镇汛前及时处理;对不能及时消除的隐患配合有关乡镇采取防范措施、设立警示标志。要与有关乡镇、单位结合,重点做好西村乡洼村、西村地面塌陷隐患处,山门河口泥石流隐患处,云台大道回头山段崩塌、滑坡隐患处,中铝赤泥坝泥石流隐患处、青云大道山体滑坡段等危险区域的监控工作。负责山区矿山、非煤矿山的防汛工作。
县气象局:负责及时提供短中长期天气预报、河道上游流域气象信息及气象分析资料;负责在每次降雨过程前3—5天按警报级别上报县防办,并通知各有关乡镇、单位。
县交通运输局:保证所辖公路交通设施、工程装备防洪安全,并制定迂回方案;对易过水路段进行清查登记并设立警示标志,及时组织修复水毁公路、桥涵,必要时,建设临时便道,保证道路畅通;妥善处理焦青、西双、青云、修陵公路工程隐患,清除河道和山洪沟道的道路建设弃料,确保交通安全,防止次生灾害发生;要准备一定数量的铲车、装载机、挖掘机、货车,并登记造册,山洪灾害发生后,确保道路畅通及人员、物资的及时调运;要重点做好山区道路的隐患排查工作,并设置警示标志,尽快做好斗武路水库以上段510立方米山体滑坡的除险工作。
县公安局:加强危险区、安置区人员转移过程的安全保障工作,对蓄意挑拨、闹事、破坏灾民安定团结,趁机劫财者,依法采取果断措施,保障安置区、转移区的社会稳定。配合有关乡镇和单位对河道非法采砂行为依法严厉打击。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配合有关乡镇对山区危房、危险建筑物进行鉴定、统计、登记造册,报县抗旱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备案;配合有关乡镇搞好迁安工作,负责新建房屋的规划设计。
县卫生局:制定防汛医疗救护工作预案,山洪发生后及时救护、安置伤员,做好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确保无疫情发生。
县民政局:制定防汛救灾工作预案;做好灾情统计、灾民救助及安抚工作。
县电业局:负责所辖变电站、输变电工程设施的运行安全及本行业的防洪管理;保证防汛抢险、重点防洪度汛工程电力供应;搞好电力微波通信检修管理,保证防汛通信畅通。
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负责防汛宣传工作;负责根据县防办提供的汛情,及时向公众发布防汛信息。
县联通公司、移动公司、邮政局:负责所辖通信及邮政设施的防洪安全;负责及时检修、调试通讯、邮政设施,保证电话线路、邮路畅通。
县教育局:负责山区师生防洪知识培训,增强师生防御山洪的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遇大暴雨天气时,指定教师分区护送学生,保证学生安全。
县安监局:负责山区煤矿、非煤矿山、加油站、工业尾矿库防汛工作的监督管理。
(二)建立队伍,严密防范
1.建立山洪灾害巡视预警队伍。山区乡镇、各有关单位要根据沟道范围大小,在每条沟道建立3—5人的巡视预警队伍,在接到雨情报告或洪水来临前对重要沟道进行巡视清查,并通过鸣锣、广播等形式预警,配合乡村干部、景区管理人员,及时疏散沟道中的群众、游客及沿岸居民,确保全部人员安全撤离。
2.建立重点部位看守队伍。山区乡镇要根据辖区地理特点,组织乡村在交通要道、主要沟道出口及沟河交汇处设立专职看守人员;交通部门要配合乡镇在主要通道口设防立卡,在洪水来临前和行洪期间,禁止任何人员、车辆进入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区域。
3.建立雨情、水情监测队伍。山区乡镇及云台山、青龙峡景区要根据地势情况自行设立汛情监测点、紧急避险点,并配备对讲机、喊话筒等专门的通讯工具。要制定具体的监测人员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确保汛情畅通,处理汛情及时、有效。岸上乡要在东西仓漫水桥、西沟村圪针庄、大树底、马连沟、忽峪村、台掌、纸坊沟停车场、古洞窑公路桥等处设立汛情监测点;西村乡要在青龙洞水库、双庙、金陵坡、大东村、田坪村、当阳峪、虎路峪等处设立汛情监测点,并在山门河口设立水文观测断面,配备专职观测人员,做好日常水深、水面宽度、平均流速的观测;七贤镇要在一道沟、二道沟、纸坊河沿线、焦辉路靶场公路桥等处设立汛情监测点,并在纸坊河焦辉路靶场公路桥、赤庄设立水文观测断面,配备专职观测人员,做好日常水深、水面宽度、平均流速的观测;云台山要在小寨沟、老潭沟、红石峡、猕猴谷等景区沿线设立汛情监测点;青龙峡景区要在老岩根、老妖洞、一号坝、二号坝等处设立汛情监测点。
4.建立应急抢险队伍。山区3个乡镇要根据辖区洪水情况,组建300—500人的应急抢险队伍,各行政村要组建20—80人的应急抢险小分队,开展抢险救灾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演练,提高抢险救灾综合能力。
5.建立医疗防疫队伍。卫生部门要设立10个汛期医疗防疫小分队,每个小分队配备3—5名医护人员,负责灾区伤员救护及卫生防疫工作。
(三)全面检查,消除隐患
指挥部成员单位特别是山区乡镇、景区,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组织汛前检查,对易发生泥石流、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的地方及山区所有危房、危险建筑物、旅游景点、交通要道、村间道路逐一登记造册,制定防汛方案。对能够及时消除的隐患,要明确专人负责,及时处理,汛前解决。对暂时不能消除的隐患,要设立警示标志,加强防范措施。七贤镇、岸上乡、西村乡要对纸坊河、山门河行洪区内的阻水设施进行检查、清除,对于受洪水威胁的人群,及时组织撤离,确保行洪安全。
(四)细化预案,安全转移
对位于塌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群众,乡镇要协同城建、民政部门制定永久性迁安方案;对位于塌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可能发生区的群众,要制定临时转移方案,落实转移措施,明确专人负责。各乡镇、景区要建立方便快捷的通讯联络系统,制定“1传3”的逐级通讯办法,以防贻误时机,并预备多种通讯、预警方式,确保有线、无线通讯中断后,汛情、命令能够及时通报传达;要制定详细的转移路线及路线图,并对抢险难度大、困难多的地段,建设临时便道或制定迂回方案;要对危险区域的群众户户发放明白卡,明确撤离路线、转移联系人、所要转移的场所或村户等内容。
(五)强化纪律,严格制度
各山区乡镇、景区及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县抗旱防汛指挥部制定的防汛纪律和各类法律法规。凡因工作不力、责任不落实、违反防汛纪律、出现问题或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规定,坚决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山洪灾害发生后,乡镇及各有关部门要及时调查核实灾情,报县防汛办公室,并按报灾制度逐级上报。按照省抗旱防汛指挥部豫防汛〔2004〕12号文件要求,对造成人员死亡的,必须在2小时内报县防御山洪灾害指挥部;对一次造成3人以上死亡的,县防御山洪灾害指挥部得到报告后,要立即报省抗旱防汛指挥部。对故意瞒报、迟报、不报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附件:1.修武县防御山洪灾害指挥部成员名单
2.山洪河道(冲沟)基本情况
3.修武县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
4.防汛迁安转移明白卡(样表)
修武县防御山洪灾害指挥部成员名单
指挥长:常鸿(县政府县长)
副指挥长:辛丽华(县政府常务副县长)
陶江山(县政府副县长)
成 员:李晓海(县政府办主任)
杨玉乐(县财政局局长)
汤凤军(县公安局局长)
屈继诚(县水利局局长)
王仕国(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李晓新(县教育局局长)
吕晓宇(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王琪(县安监局局长)
王为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闫武生(县商务局局长)
秦庚新(县监察局局长)
范庆华(县发改委主任)
徐延成(县卫生局局长)
张耿新(县民政局局长)
任家印(县电业局局长)
胡霞(县城管局局长)
杨法谊(县农业局局长)
李玉雷(县林业局局长)
马让海(县供销社主任)
陶福成(县粮食局局长)
田健(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
李国全(县司法局局长)
郑红燕(县联通公司经理)
刘立军(县移动公司经理)
张利民(县邮政局局长)
毕东林(县旅游局局长)
陈福龙(青龙峡景区管理局局长)
薛胜利(云台山景区管理局副局长)
张功(县人保公司经理)
赵勇先(县人寿公司经理)
庞善明(县气象局局长)
许海青(七贤镇镇长)
王胜新(西村乡乡长)
李建伟(岸上乡乡长)
王双林(县水利局副局长)
焦志生(县水利局主任科员)
王祖祯(县水利局纪检组长)
祁文平(县水利局副局长)
郭宾(市沙河管理处主任)
孟文民(县水文站站长)
县防御山洪灾害指挥部日常工作由县抗旱防汛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办公地点设在县水利局(联系电话:71923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