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2年,我县财政工作在县委正确领导和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认真履行部门职能,大力组织财政收入,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稳妥推进财政改革,切实加强财政监管,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2012年财政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全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66861万元,占年预算的107.2%,增长21.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7307万元,占年预算的104.1%,增长16.4%(国税完成5505万元,增长5.7%;地税完成41802万元,增长17.9%),税收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0.8%。非税收入完成19554万元,占年预算的108.5%,增长26%。
二、2012年财政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全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32155万元,占年预算的99.8%,增长16.3%。主要支出完成情况: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4061万元,增长50.2%;
公共安全支出9451万元,增长70%;
教育支出26739万元,增长18.6%;
科技支出2600万元,增长138.3%;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726万元,增长31.2%;
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2658万元,下降0.5%;原因是60岁以上参保人员2800人划归新区,使财政补助个人养老金减少118万元;
医疗卫生支出12166万元,增长30.2%;
节能环保支出4448万元,增长14.8%;
农林水事务支出18186万元,增长36.7%;
交通运输支出4911万元,下降40.4%;原因是部分道路使用“百亿城乡”项目资金和林德公司BT模式资金,共计8500万元,减少了财政投入;
住房保障支出5645万元,增长403.1%。
回顾2012年,我们围绕预算执行主要做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推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
2012年是重新调整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的第一年, 为提高各乡镇抓收入和征收积极性,做大做实财政收入,出台了《关于调整和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和《2012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计划和奖罚办法的通知》,每月根据各乡镇收入完成情况,兑现工资经费,年终进行奖惩。
(二)深挖税源,增强可支配财力
为增加我县财政收入,针对一些零星分散、流动性强、无固定场所经营的薄弱税种积极研究制定措施,堵塞税源流失。一是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外地施工企业从事建设工程和承包管理的通知》,确保在我县施工企业的所有税收足额上缴县财政;二是严把车船税征管。经过政府采购招标由县财产保险公司统一代扣代缴,对单位的公务用车,由财政部门用公告的形式通知每个行政事业单位,车船税必须在县地税局缴纳,否则不予报销验车费用;三是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大项目税收的监管力度,确保应收尽收;四是与国土部门密切配合,对近年来的土地收购、出让情况进行排查摸底,及时分析国土征收环节存在的问题,建立宗地档案,强化耕地占用税和契税的清欠工作。
(三)保障民生重点支出,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通过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统筹安排调度资金,在确保重点建设项目、法定支出需求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各项财政支出,重点向政府安排的民生工程和惠民实事倾斜。一是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及时足额兑付各项惠农补贴资金,2012年共发放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资金2866万元;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良种补贴资金592万元;扶贫资金287万元;农机资金909万元;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2267万元;二是支持教育、科技优先发展。2012年共投入教育资金26739万元,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17.34%,比市定目标17.13%多0.21个百分点,保障了义务教育经费、学生生活补助、校舍安全建设的支出,推动了我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科学技术支出2600万元,占县本级财政支出的4.2%,比市定目标1.3%多2.9个百分点;三是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改革。2012年,我县被确立为全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后,加大了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共支出12166万元,补助县级公立医院的基本药物差价,退休人员工资,保障了乡镇卫生院正常运转,解决了乡村医生的基本待遇,提高了广大群众住院看病报销比例;四是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2012年共投入社会保障和就业资金12658万元,全面建立和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提高的低保补助标准,确保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低保对象手中。为3445名城镇居民、10021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农村、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2299万元。积极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及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待遇,确保基本养老保险资金按时足额发放。
(四)着力服务县域经济发展
一是服务企业发展。积极帮助企业争取项目资金。把了解到的政策信息及时通知到每个企业,协助企业申报项目资料,全年累计为企业争取各类资金4000万元。利用财政杠杆作用,每月定期通报各银行贷款余额、累计新增贷款、当月新增贷款和存贷比等情况进行通报,充分调动各银行为企业提供贷款的积极性。发挥县金融办职能,积极主动搭建平台,先后召开了6次政银企座谈会,加强金融机构与企业联系沟通,促使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企业发展;二是积极争取资金。今年为了多争取资金,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县财政依然选派三名中层干部到市局挂职锻炼,一方面学习业务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同时要求有关负责人至少每月去省厅一次、每周去市局一次,及时了解相关信息,主动和上级财政部门建立良好关系。2012年共争取到国家、省、市各类资金8.8亿元。其中:争取到农村“一事一议”奖补资金570万元、奖励资金140万元,居六县市第一;争取到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资金507万元,居六县市第一;争取到中央及省保障性住房补助资金5857万元;争取到现代农业资金500万元,用于七贤镇韩庄和荷鹿农庄、城关镇新街、郇封镇雁门日光温室大棚种植,支持我县蔬菜业发展。
(五)积极推进财政改革
一是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和实行账户零余额。进一步加强预算单位财政支出管理,强化财政监督,提高了公务支出透明度;二是进行账户清理整顿。针对乡镇开户过多、多头开户,金融部门配合力度不够等原因,积极研究制定账户开立管理办法,严把审核关,确保财政资金安全;三是针对乡镇基层财务工作管理松懈、电子化程度低、手工记账等情况,全面推行乡镇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收付工作,目前已将乡镇工资及经费通过国库系统支付。
2013年财政收支预算安排
2013年我县财政工作以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工作部署,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的原则,实施积极的财税政策,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不断政管理水平,支持全县经济发展。
2013年我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76222万元,增长14%。其中,税收收入53472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5%(国税5992万元,增长15%;地税47480万元,增长15%)。非税收入22750万元,增长16.3%。
2013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6222万元,加上上级对我县税收返还2785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24987万元、提前告知的指标款6568万元、上年结余118万元,减去上解省市支出10050万元,预计2013年我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00630万元,增长6.9%。
主要支出安排为: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3910万元,增长5%;
公共安全支出9556万元,增长7%;
教育支出23690万元,增长8%;
科技支出2797万元,增长8%;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339万元,增长7%;
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0706万元,增长7%;
医疗卫生支出10255万元,增长7%;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926万元,增长5%;
农林水事务支出7239万元,增长8%;
交通运输支出856万元,增长6%;
住房保障支出487万元,增长7%;
总预备费3020万元。
下步工作主要做好:
一、强化收入征管
加强财政收入征管,完善税源管控体系和非税收入征缴管理机制,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和分散性税源的检查力度。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多渠道增加财政收入,确保非税收入按时、足额、均衡入库,提高财政收入质量。
二、加大民生投入力度
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确保工资、机关运转和法定支出的前提下,重点向民生倾斜,及时兑现各项补贴政策,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让老百姓在财政政策中得到实惠。
三、更大力度争取项目资金
重点围绕周庄乡新市镇、七贤镇旅游小城镇、台湾农民创业园、淘汰落后产能等几个大项目的争取工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充裕资金。
四、加大为企业融资力度
一是积极帮助企业争取项目资金。把了解到的政策信息及时通知到每个企业,协助企业申报项目资料;二是继续发挥县金融办职能,加强金融机构与企业联系沟通,促使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企业发展;三是继续做好会计集中核算代理银行的招标工作。4月初,根据存贷比和新增贷款完成情况确定代理银行;四是支持农村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升格;五是引进1--2家村镇银行及股份制银行,近期积极做好台湾第一银行入住我县的前期工作;六是做好2013年“百亿城乡”筹资项目剩余资金的争取工作;七是做好“特色商业区”项目申报工作。
五、稳步推进财政改革
一是按照上级要求,全面推行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工作;二是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和实行账户零余额。
六、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机制
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对全县各级各类资产进行产权确认和登记,澄清国有资产底权;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将全部资产进行系统登记;出台相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购买、处置、出租等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履行政府作为出资人应尽的职责,对国有企业独资、控股、参股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切实维护国有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