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墙铁壁是这样炼成的 —— 大沙河修武段抢险纪实
文章来源:焦作日报.今日修武 发布时间:2021-07-30 19:22

字号:【

铜墙铁壁是这样炼成的

—— 大沙河修武段抢险纪实


编者按  7月26日,焦作日报在头版以《铜墙铁壁是这样炼成的——大沙河修武段抢险纪实》为题,重磅推出军民团结共拼搏,保护沙河险工段的新闻报道。这篇纪实性文章,用大量鲜活生动的事例,全方位、立体式再现了那个惊心动魄没有硝烟的“战场”,向人们展示出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大无畏气概,对于推动当前全县正在进行的灾后重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昨日,晴空万里。

远望大沙河,虽然还是一片汪洋,但河面已基本恢复昔日平静。

回想7月23日凌晨的那场鏖战,修武县五里源乡碑桥村村民蒋坤说:“这辈子我都忘不了啊!我们赢了!”

惊涛裂岸间的生死较量

暴雨!如注!

“快!快!快!”

“顶住!顶住!部队马上到!”

2021年7月23日凌晨,大沙河修武段,一场惊心动魄的河堤保卫战,正在18.6公里长的河面上展开。

而堤防高度最低的大沙河郇封段,正在进行生死较量!

40厘米!

30厘米!

20厘米!

10厘米!

不好!漫堤了!

20多分钟,汹涌的河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暴涨,很快与大堤持平,河水翻涌着,越过已经加高的大堤。

不好!管涌了!

几乎同时,一处已抢险堵塞的口子,又被撕开!

上面,过堤的河水如脱缰野马,迎面打来!

下面,管涌的河水以“井喷”之势,往上急蹿!

大堤危急!

一旦决堤,洪水将如离弦之箭,以高压之势疾冲而下,沿岸不保,修武县城不保,下游的新乡不保!

拼了!

其他河段的民兵突击队员快速顶上来,机关干部乡镇干部顶上来,和大沙河郇封段干部群众、百余名武警战士一起,奋力加高加固大堤,一步不退!

“解放军来了!”

23日3时许,驻焦32146部队的400名官兵到达!

欢呼声!掌声!响彻夜空!

雨水!泪水!肆意流淌!

装袋、传递、垒堤……争分夺秒,密切配合,执行力强大的部队官兵不到1个小时就加固堤防500米。

9小时鏖战,至23日12时,险情基本解除!

至23日21时,大沙河修武段险情全部解除,无人员伤亡!

至此,修武无恙,也为下游的兄弟城市新乡担起一分责任。

大沙河修武段为什么守得住?

市委、市政府领导有力、统筹有序,因时因势、精准施策是关键!

修武县做足准备、精准研判、果敢决策,做最坏准备、迎最大挑战的底线思维是关键!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当前,焦作防汛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而决胜大沙河修武段,将成为焦作防汛抗洪史上“战略+战术”的样板和干群合力、军民一心抗击险情的经典案例。

敢“拍板”会“拍板”的核心动力

7月18日至23日,我市出现持续强降雨,全市平均降雨量达416毫米,位于我市河流上游的济源、晋城也普降大到暴雨,加之上游山洪暴发,导致我市城区五条纵向河道和新河、大沙河水位暴涨。位于焦作最下游的修武更是承受了莫大的压力!

从焦作防汛图上可以看到,如同一把扫帚,焦作市瓮涧河、群英河、普济河、白马门河、李河5条河流,加上新河、山门河,再加上山洪暴发,全部汇入大沙河修武段,此处就是收口的“扫帚柄”。

奔涌而来的洪水迅速把大沙河水位抬升。7月22日18时,大沙河修武段水位达到83.65米,超1963年8月9日最高洪水位0.63米,超保证水位0.15米。

大沙河修武段汛情险情,时刻牵挂着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心。

7月22日,市委书记葛巧红,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亦博一天三赴修武县指挥抢险。

当日12时左右,葛巧红、李亦博冒着大雨来到修武县周庄镇大沙河与新河交汇处察看雨情水势,现场调度。

当日14时40分左右,获悉大沙河修武段防汛形势严峻,葛巧红、李亦博迅速作出指示,并立即赶赴修武县现场指导防汛抢险。

当日22时30分许,修武县大沙河五里源乡与郇封镇交界处附近堤防裂缝,过堤涵洞溢水!葛巧红、李亦博又一次赶到现场指挥抢险。市领导胡小平、宫松奇、李民生、武磊,焦作军分区司令员刘同兴、政委胡凯来到现场。

险情排除后,水位还在上涨!

死保,还是泄洪,考验着决策者的胆识和智慧。

泄洪固然能解焦作压力和修武险患,但更直接的后果是:修武县城不保,洪峰还将长驱南下,直淹新乡!

保下游,避免更大损失,焦作拿出绝对担当!

葛巧红果断“拍板”:严防死守!她当机立断现场协调驻焦32146部队赶来增援。

正是这一果断决策,成为保住大堤的“压舱石”!

敢“拍板”背后,是科学审慎的会“拍板”。这,来源于市委、市政府决策层的“一线工作法”。新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频次工作在一线、指挥在一线。进入汛期,更是把防汛作为头等大事,要求全市上下严防死守,确保河道安澜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他们密集调研检查吃透情况,险工险段一一走到,全市防汛了然于心。

领导在一线,全市一盘棋,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确保了焦作安澜!

“修武为什么能”背后的底线思维

守得住,靠的,不光是勇气,更是精准研判、果断决策和底线思维。

市委常委、修武县委书记郭鹏说:“修武防汛,下定决心做了最坏打算,让一切可能都有应对。”这样的底线思维,让修武的各项准备工作“细到了骨头缝”,也做到了最大担当。

大沙河危急时,郭鹏曾多次致电下游的新乡市辉县市和获嘉县领导,为下游负责,抗洪一家人。

成立高规格防汛指挥部,“一室六组”确保责任到人、政令畅通。

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精准研判至关重要。

修武县和上游山西省晋城市、焦作市涉及县(市、区)保持热线联系,根据上游汛情及时研判,请来市、县水利专家保证决策科学安全。今年69岁的杨文有是一名“老水利”,他全程参与了汛情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

全民动员,严阵以待。自7月16日起,修武县所有的电子大屏只滚动播放一句话:“7月18日至20日我县将出现特大暴雨,请大家提高警惕,作好防范!”

刀出鞘,箭上弦。人员、物资、车辆全部进入战时状态,全县210支防汛队伍6300余人集结待命。

7月17日,修武县举行了应急实战演练。通过真刀真枪的演练发现了问题,当天便组织转移山区群众1000余人。

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修武县紧急迁安受到洪水威胁的30余个村庄的3.8万余名村民。

面对部分群众不理解、不配合,修武县委副书记、县长魏松说:“宁听群众骂声,不听群众哭声。我们绝不做以后后悔的事。”

干部包户,村户联防,每一个安置点、每一条转移路线,魏松都亲自检查,确保可行。

分管防汛的副县长王立业日夜守在大堤上,现场指挥协调。7月23日凌晨洪水漫堤,他一边扛着沙袋往上冲,一边给大家加油鼓劲。如注的雨水顺着脖子和袖口灌进去,他只有一个信念:拼死不退!

云台大道、郑云高速等全县南北大通道全部瘫痪,桥梁涵洞全部积水,物资进不去,抢险人员进不去,怎么办?副县长张瑞生在抢险最紧要时刻开辟了两条紧急通道。

打通人员生命通道!与铁路部门结合,通过货运站场、铁路线、候车大厅,先后向县城撤离受灾群众8500余人,向北部输送抢险救灾队员1000余人。

打通抢险物资保障通道!想方设法,从郑云高速上往大沙河堤“投喂”物料。仅7月22日就向大沙河抢险救灾一线吊运石砂1000余吨,确保部队官兵到达即能投入战斗,为抢险赢得了宝贵时间。

干部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

大沙河修武段流经周庄镇、城关镇、五里源乡、郇封镇4个乡镇,这4个乡镇是重灾区,更是桥头堡。

周庄镇在前有山门河后有大沙河、“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全镇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迎战,坚守县城第一道防线;城关镇地处中心城区,辖区29个村作为“命运共同体”共同值守,提前加固薄弱环节;五里源乡位于不受堤防保护的行洪区,乡党委不等不靠,超前谋划,提前自救,率先安迁,转移群众近2万名;大沙河郇封段多处出现管涌和渗水等险情,郇封镇干部带头值守,关键时刻冲得上。

在这场战役中,广大干部群众都自觉自愿往前冲。很多人身上起了红疹子,嗓子哑得说不出话……他们说,保大堤就是保家园,值!

(焦作日报记者  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