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项目板块 |
项目名称 |
项目建设内容与要求 |
项目建设进度 |
1 |
推动农村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 |
商贸连锁企业资源整合 |
依托我县资源优势,打造农村电商多元化供应链,强化农产品分级、包装、营销等措施,整合修武云台购物广场(百货大楼)、新世界购物中心等商贸连锁企业,制定合作方案,向乡镇下沉供应链,适时向农村延伸,丰富农村地区商品品类。 |
1、拟定《修武县商贸流通企业整合方案》初稿。 2、初步对10个行政村进行基本调研、调研服务站日常业务、服务站物流信息收集以及服务站点供货商家信息收集,并筛选合适村子进行升级建设。 |
商贸流通企业数字化改造 |
协助5家商贸流通企业联合开展线上业务,促进与站点业务的合作对接,支持镇村连锁经营商户下单、库存和零售在线管理; 在乡镇村推广本地生活线上服务消费平台,平台包括购物、娱乐、休闲、餐饮等业态,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
1、结合已调研行政村情况,拟定《商贸流通方案》 |
||
打造现代流通服务体系 |
支持有实力的电商、快递和连锁流通企业向农村下沉供应链,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市场倾斜,拓展零售网点,利用我县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的优势,支持流通企业为农村中小企业和零售网点提供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库存管理等一站式服务,弥补农村市场缺失和基础短板,打通“工业品下行”供应链,打造适合本地消费需求的现代流通服务体系。 |
1、调研申通物流企业配送情况以及服务网点基本分布情况 2、结合调研村站以及快递物流企业,初步拟定《三级物流整合方案》 |
||
|
构建“3+1”的电商物流配送体系 |
探索商品流通方式,构建“3+1”(商贸企业、电商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自营配送)的电商物流配送体系。 |
1、调研申通快递,并收集全县各乡镇申通快递集散点信息 |
|
|
工业品、日用消费品、大宗商品下乡 |
工业品下乡可以采用“商贸企业+电商平台+农户”,由服务网点通过代购、团购等多种销售模式,多种配送渠道送达农户。日用消费品下乡整合快递企业,共享县域配送资源,搭建并完善从县城到乡村最后一公里的共同配送。大宗商品通过规划、改造升级商业集聚区、农贸综合市场,实现商贸流通物流,共同构建较完整的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格局。 选取20个符合条件的乡村服务站点,开展统货连锁经营管理模式探索,逐步拓展连锁经营业务。构建连锁经营门店,统一形象设计升级,配备相应的经营所需的部分软硬件,打造具备快递收发、农产品展销、团购配货、商品便利、线上增值服务等功能的连锁经营门店。农特产品通过统一品牌打造、采收、包装、推广,依托第三方电商平台组织销售。 |
1、初步对10个行政村进行基本调研,服务站点日常业务咨询收集,服务站点物流信息收集、服务站点供货商家信息收集,结合村站实际情况筛选符合条件的乡村服务站点。 2、设计乡村服务站点统一门头、制度牌、海报设计等设备。 |
|
|
流通网点进行智能化改造 |
依托县政府整合的流通网点进行智能化改造,对现有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中心场镇及人口大镇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万村千乡农家店、物流配送站(点)等进行信息化改造,包括电子商务功能升级改造,统一门头标识、物资配备和运营制度管理等。实现“一网多用,一店多能”,为农村用户提供助农取款、转账汇款、公共缴费(水、电等)、手机充值、火车票等订购商品。 |
1、按照项目要求寻找可租赁场地,建设打造仓储物流分拣中心。 2、对“邮乐购”、“泰和超市”、“万村千乡”等服务站点进行调研,并结合项目情况筛选合适村站。 |
|
|
开展“数商兴农” |
开展“数商兴农”,引导电商企业加强农产品加工、仓储、运输、配送等电商基础设施设备数字化建设或改造,打造农产品电商优质品牌。引导各平台对接农村生产主体,鼓励农村积极发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社区电商等新模式。 |
1、搜集本地企业信息,按照项目要求,筛选合适企业进行调研工作。 |
|
2 |
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 |
支持发展第三方物流 |
支持发展第三方物流,推动快递、物流、商贸流通等企业合作,解决好农产品上行和农村网购“最后一公里”问题,打造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共同通道。 |
1、初步拟定《三级物流共配体系建设方案》。 |
资源整合 |
以扩大县域乡镇消费为抓手,以电商进农村项目建设的物流服务网点为基础,整合商贸物流、快递、交通等资源,加强县域乡镇商贸设施和到村物流站点建设。 支持快递企业、电商企业及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等牵头整合县域内物流资源,建设服务农村的公益性县域物流仓储分拣配送中心。 |
1、按照项目要求寻找可租赁场地,建设打造仓储物流分拣中心。 2、初步拟定《仓储物流分拣中心管理方案》。 |
||
打造县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 |
建设完善县域物流配送体系,打造一个县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氛围整体打造升级,完善分拣中心,配备一套智能化自动分拣线设备,满足大小件分拣及货物的储存、包装、配送等一体化要求。配置相应的供件台及格口,两区供件,采用供包台供包方式。 |
1、目前已调研10家行政村,根据调研情况,筛选合适村站进行建设。 2、初步拟定《服务站点运营打造方案》。 |
||
运营升级县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 |
在日用消费品、农资下乡基础上搭载电商快递,逐步推动商流物流统仓共配,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选择有条件的乡镇进行规划,运营升级县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发展智慧物流。 |
1、按照项目要求寻找可租赁场地,建设打造仓储物流分拣中心。 2、村站统一门头、制度牌、海报正在设计中。 3、初步拟定《服务站点建设运营方案》。 |
||
|
|
县乡村三级物流共同配送体系建设方案 |
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仓储物流发展为先导,以降低物流成本为根本,以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全覆盖为目标,形成具有服务农村产品上行功能的县乡村三级物流共同配送体系建设方案,县级电商仓储分拨配送中心满足货物的储存、包装、分拣、配送等一体化要求。 |
1、初步拟定《三级物流整合方案》。 |
|
|
物流快递线路规划 |
根据站点布局和地形因素,规划3条配送线路,即南1线、西北1线、北2线,运行中可根据实际运营状态及时做出调整,共同降低快递成本。 鼓励物流快递企业,实现配送资源整合与共享,降低快递配送成本,实现群众收发快递不出村、发快递价格最优惠的目的。 |
1、搜集申通在全县各乡镇申通快递集散点信息。 |
|
|
推进农村物流设备设施标准化建设 |
以电商进农村项目物流服务站点建设基础为支撑,合理规划县乡商品集散中心和综合物流园区、公共配送中心,推进农村物流设备设施标准化建设,推动县域物流一体化发展,构建城乡高效配送体系,实现全县农村物流快递服务全覆盖,以保障农村线上线下的市场消费需求。 |
1、结合已调研10个行政村情况,初步配置村站固定资产清单。 |
|
|
乡镇物流中转中心、村级物流快递服务点运营 |
运营升级的乡镇物流中转中心8个,运营升级的村级物流快递服务点100个以上,确保乡镇上下行快递物流的分拣、派送,打通快递物流上下行的最后一公里。 |
1、目前已调研10个行政村,筛选合适村站进行建设。 |
|
|
资源整合共享与合作开发 |
加强“四通一达”、“菜鸟”等资源整合共享与合作开发,构建“场站共享、服务同网、货源集中、信息互通”的农村物流发展格局,形成“县有仓配、乡有中心”的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共同配送体系,打通农村双向物流“最后一公里”。 |
1、目前已调研申通快递物流配送信息,并收集全县各乡镇申通快递集散点信息。 |
|
|
升级改造服务 |
村级物流配送点与村级电商公共服务网点合并建设,升级改造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升级改造县级物流仓储共同配送中心1个、升级改造乡镇物流中转中心8个,建设工业品下行流通服务体系,优化升级改造村级电商服务点100个以上,氛围整体打造升级,更换制度版面、统一门头标识、及时维护维修。整合乡镇物流配送站和村级电商(物流)服务点,形成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共同配送体系。 |
1、搜集本地可租赁场地,按照项目要求,调研场地情况。 2、已对10个行政村进行调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村站。 |
3 |
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 |
完善电商公共服务体系 |
完善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升级改造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中心分划农村电商孵化基地、培训教室、“一乡一馆”电商产品展销区、直播间、创客中心办公室、会议室等功能区,构建“技术支持+培训孵化+产品对接+品牌建设+网络推广+其他增值服务”的全方位服务模式。 在电商中心设立专业运营服务团队,对服务站体系进行业务资源开发和指导服务。 |
1、集本地可租赁场地,按照项目要求,调研场地情况。 |
|
资源整合 |
整合我县现有的“邮乐购”、“移联网信”、“益农信息社”、“万村千乡”、“天猫优品”及社区团购提货点等,以市场化运作办法进行电子商务功能升级改造。 |
1、目前已调研2家“邮乐购”村站,根据实际情况筛选建设。 |
|
开设修武县电商服务中心官方网站 |
开设修武县电商服务中心官方网站,并进行宣传推广,作为修武电商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线上服务平台可提供:电商动态、政策法规、电商扶贫、电商服务、电商培训、特色产品展示、咨询投诉等功能,实现线上线下功能同步。 |
1、按照项目要求,寻找搭建网站厂家。 |
||
电商服务站点功能提升 |
鼓励多站合一、一点多能、服务共享,改造后电商服务站点为当地村民提供代买代卖、代收代发、小额存取、农品网销、缴费充值、快递收发、信息咨询、网上购票、电子结算、职业介绍等便民服务。 |
1、目前已调研2家“邮乐购”村站,根据实际情况筛选建设。 |
||
提供农村电商公共服务 |
为社会综合提供特色产品展示、营销渠道建设、电商咨询、创业孵化、品牌培育、电商培训和其他衍生增值服务。以云台山旅游景区的流量资源为依托,以我县怀山药、松花蛋、延陵大葱、云台冰菊、新庄大枣等特色产品为供应链纽带,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有机结合、公共服务和增值服务融合互动、丰富内容和提升品牌同步推进,建立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县、乡、村三级全域服务全覆盖。 |
1、搜集我县“怀山药”、“松花蛋”、“云台冰菊”产品、厂家信息,按照项目要求,着手准备调研工作。 |
||
|
|
打造“不可思议的修武”线上云服务平台 |
打造“不可思议的修武”线上云服务平台,多维一体融合,实现门票预约、文旅导览、农特商城、修武美食、在线直播等功能,促进我县文旅、餐饮、商贸、农特等企业商家线上线下融合,同时为到县游客提供一键云游修武的便捷出行和服务延伸。 |
1、按照项目要求,寻找搭建服务厂家。 |
|
|
建立农产品供应链标准化体系 |
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切实加大农业标准化的示范推广和宣传培训力度。引导种植户成立合作社、家庭农场,走规模化生产之路,推进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在怀山药、松花蛋、延陵大葱、云台冰菊生产企业推广和指导参照使用国标、地标等认定标准,规范商品化生产处理流程,推动相关企业的应用。制定一套怀山药的网销流通标准化方案,从产品选品、分级标准、包装、运输、存储、售后等方面形成农产品网货化标准,在代表企业进行试点应用,应用期满6个月后,经政府主管部门以正式文件发布,在全县相关生产流通企业推广参考。 |
1、搜集我县“怀山药”、“松花蛋”、“云台冰菊”产品、厂家信息,按照项目要求,着手准备调研工作。 |
|
|
加强品牌体系建设 |
打造修武县农特产品公共品牌,深度挖掘农特产品品牌,持续推进商标战略,引导农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养殖大户注册农产品商标,培育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网销品牌。 鼓励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研发包括产品识别、地理标识识别、防伪识别、渠道识别、认证识别等统一识别的农业区域公共品牌标识,设计不同的规格和档次,全网统一标识、授权、定价,打造品牌体系。重点对云台山特色旅游进行品牌化建设,突出旅游品牌口碑式传播营销的重点,打造整齐划一的全网络、全渠道销售体系旅游模式。 |
1、初步调研本地产业、特色、风景名胜等情况,根据已调研情况,初步构思公共品牌理念。 |
|
|
打造线上“修武县特色馆” |
以“怀山药、松花蛋、延陵大葱、云台冰菊”等季节性主打产品进行网销策划;对接淘宝、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根据季节性农产品上市时间,策划开展网销活动,共计开展5场直播带货活动。积极打造线上“修武县特色馆”,借助云台山旅游流量优势和大电商平台流量优势,将我县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民俗产品、旅游产品等进行线上线下展示发布、宣传推介和精准营销,扩大本地农特产品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场销售份额。 |
1、按照项目要求,寻找搭建服务厂家。 |
4 |
培育农村电商创业带头人 |
制定电子商务培训方案 |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电子商务培训方案,整合培训资源,设定摄影美工、直播带货、网店运营、流量转化、售后服务等电商课程。 电子商务培训采取公益性培训与社会性培训相结合、远程培训与现场培训相结合、企业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电商发展论坛、电商沙龙、游学考察、电商创业竞赛等不同形式培训,营造全员参与的浓厚氛围。 |
1、初步拟定《电子商务培训方案》。 |
培训资源管理 |
服务期内整合县人社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培训资源,依托县电商公共服务培训中心,重点针对具备条件的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乡村干部、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社员等群体开展公益性、公共性的各类电子商务培训活动。 |
1、初步拟定《电商人才培训方案》。 |
||
|
|
培训要求 |
(1)原则上到乡镇、街道开展,由乡镇、街道负责监督培训实效。 (2)培训资料包括培训总体方案、培训大纲、培训计划、培训教案等都要做好规划,并严格执行。 (3)电商政策宣讲和电商基础培训,店铺运营以及抖音和快手直播带货等实操技能培训。 (4)注重培训后对学员一对一的跟踪辅导,确保培训实效。 |
1、初步拟定《培训监督管理机制》。2、初步拟定《电商人才培训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