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普】柿子色美味甜,不要贪吃哦!
文章来源: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4-03-28 18:20

字号:【

时下,或橙或红,或圆或扁,或脆或糯,鲜艳夺目、香甜可口的柿子“霸榜”水果市场,加之又有“柿柿”顺心、万“柿”如意、“柿”代昌隆等很多寄托祝福的吉祥之果,总能令人们爱不释手、大饱口福。

但是临床工作中,也经常遇到因食用柿子后引发各种身体不适,甚至急诊入院的事件频频发生,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和大家谈谈。

柿子最早记载见于《礼记》,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本草纲目》《本草再新》中记载:“可入心肺、大肠经,是中国传统的药食兼用的药材。柿可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消肿软坚,健脾益气,养胃和中,涩肠止血。[1][2]

中医认为柿子性味:甘、涩、凉,归心、肺、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咳嗽,吐血,热渴,口疮,热痢,便血的治疗,根据其不同部位和制作方法有不同的作用:

柿肉:凉血通便,镇咳消肿,润肺化痰,止痢消疮,可健脾胃、解酒。

柿皮:治疗疮痈肿毒,多用于外敷。

柿饼:治疗咳血、呕吐、血淋等症状。

柿霜:柿饼表皮的白霜,清热、润燥、化痰、润肠。

柿蒂:降逆、止嗝,治夜尿频多[3]。

柿叶:清热利咽,止咳消痞。

生柿汁:外敷治疗带状疱疹[4]

现代药理分析,成熟的柿子含有大量果糖、果胶、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淀粉、多种维生素、单宁酸和钾、钙、磷、铁、碘等微量元素,维生素C的含量一般比其他水果高1倍以上,而胡萝卜素的含量也很突出,被广泛用于医药、保健和化妆品等领域。

然而,柿子虽好,也不是人人皆宜,可任意大快朵颐。民间更有“一个柿子十副药”的说法;《本草图经》也记载:“凡食柿不可与蟹同,令人腹痛大泻。”

食用柿子应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不宜与螃蟹、鱼虾、牛奶等高蛋白食品同食

柿子中的鞣酸、单宁酸,特别是未充分成熟的柿子中含量更高,鞣酸、单宁酸与螃蟹、鱼虾等食品中的酪蛋白结合,形成不易消化的凝固物,引起腹胀、腹痛、呕吐等胃肠道不适,严重者,形成胃柿石,导致胃肠梗阻,有的甚需手术治疗。

二、不宜与海带、紫菜等含钙量高的食品同食

因为钙离子可与柿子等水果中的鞣酸结合,生成不溶性的结合物鞣酸钙,影响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

三、不宜与红薯、土豆等高淀粉食物同食

高淀粉食物食用后会刺激胃酸分泌大量分泌,胃中的发酵物能使柿子中的单宁、纤维素、果胶等迅速发生沉淀凝结,沉淀物积结在一起,会形成不溶于水的结块,既难以消化,又不易排出,就容易患胃柿石症,影响胃的正常功能。

四、不宜空腹或与酸性食物食用

空腹饥饿、酸性食物时胃酸浓度高,柿子含有的大量单宁、胶质及可溶性收敛剂等成分,若与高浓度胃酸相遇,可能形成结石,如果结石成大块就会堵塞胃幽门,升高胃压,引起胃胀胃痛,严重时可损伤胃粘膜,造成胃溃疡、 胃出血、胃穿孔等症。

五、糖尿病、贫血、胃溃疡等基础疾病患者不宜食用

柿子的热量为74千卡/100g,含有较多的糖分,含糖量大于14%,有可能使血糖升高;柿子中的单宁、鞣酸等物质与铁结合,影响人体对食物中铁的吸收,从而加重贫血;柿子中的鞣酸、果胶等成分,在胃酸的作用下加重溃疡病情。

六、中医认为,柿子性味:甘、涩、凉 ,凡脾胃虚寒,痰湿内盛,外感风寒咳嗽,脾虚泄泻等,皆不宜食用。

故柿子虽香甜可口、色美诱人,不宜空腹食用,不要与上述相关食物同食,更不要食用未成熟柿子,按照每人每天摄入200-350克新鲜水果计算[5] ,柿子每天最多吃2个为宜,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