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见
文章来源:住房保障中心 发布时间:2021-08-25 09:42

字号:【

索 引 号
HL10001-10101-2021-00029
文章标题
关于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见
文  号
所属分类
政府信息公开>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公共资源配置> 保障性住房领域> 法规政策
发布日期
2021-08-25
发布机构
修武县人民政府信息中心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见》由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797号文于20171228日 发布。

中文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见

发布机构:国务院办公厅

发布时间:20171228

目录

1意见全文

2内容解读

3意见解答

本段意见全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见  国办发〔20179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为进一步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部署要求,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扩大公众监督,增强公开实效,努力实现公共资源配置全流程透明化,不断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益,维护企业和群众合法权益,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作出贡献,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主要任务

本意见所称公共资源配置,主要包括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保障性住房分配、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等社会关注度高,具有公有性、公益性,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有直接、广泛和重要影响的公共资源分配事项。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区域、行业特点,进一步明确本地区、本行业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公开范围,细化公开事项、内容、时限、方式、责任主体、监督渠道等,纳入主动公开目录清单。

(一)突出公开重点。

1.住房保障领域。在项目建设方面,主要公开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建设方案、年度建设计划信息(包括建设计划任务量、计划项目信息、计划户型)、建设计划完成情况信息(包括计划任务完成进度、已开工项目基本信息、已竣工项目基本信息、配套设施建设情况)、农村危房改造相关政策措施执行情况信息(包括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对象认定过程、补助资金分配、改造结果);在住房分配方面,主要公开保障性住房分配政策、分配对象、分配房源、分配程序、分配过程、分配结果等信息。

2.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领域。主要公开土地供应计划、出让公告、成交公示、供应结果等信息。

3.矿业权出让领域。主要公开出让公告公示、审批结果信息、项目信息等信息。

4.政府采购领域。主要公开采购项目公告、采购文件、采购项目预算金额、采购结果、采购合同等采购项目信息,财政部门作出的投诉和监督检查等处理决定、对集中采购机构的考核结果,违法失信行为记录等监督处罚信息。

5.国有产权交易领域。除涉及商业秘密外,主要公开产权交易决策及批准信息、交易项目信息、转让价格、交易价格、相关中介机构审计结果等信息。

6.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领域。主要公开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信息、市场主体信用等信息。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外,招标公告(包括招标条件、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投标人资格要求、招标文件获取、投标文件递交等)、中标候选人(包括中标候选人排序、名称、投标报价、工期、评标情况、项目负责人、个人业绩、有关证书及编号、中标候选人在投标文件中填报的资格能力条件、提出异议的渠道和方式等)、中标结果、合同订立及履行等信息都应向社会公布。

(二)明确公开主体。

按照“谁批准、谁公开,谁实施、谁公开,谁制作、谁公开”的原则,公共资源配置涉及行政审批的批准结果信息由审批部门负责公开;公共资源项目基本信息、配置(交易)过程信息、中标(成交)信息、合同履约信息由管理或实施公共资源配置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按照掌握信息的情况分别公开。此外,探索建立公共资源配置“黑名单”制度,逐步把骗取公共资源等不良行为的信息纳入“黑名单”,相关信息由负责管理的部门分别公开。

(三)拓宽公开渠道。

充分发挥政府网站第一平台作用,及时发布公共资源配置领域各类信息,畅通依申请公开渠道。积极利用政务微博微信、新闻媒体、政务客户端等拓宽信息公开渠道,开展在线服务,提升用户体验。构建以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枢纽的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共享平台体系,推动实现公共资源配置全流程透明化,各类依法应当公开的公共资源交易公告、资格审查结果、交易过程信息、成交信息、履约信息以及有关变更信息等在指定媒介发布后,要与相应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并实时交互至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汇总发布。公共资源配置领域的信用信息要同时交互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依托“信用中国”网站及时予以公开。要把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与其他政务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共享,实现公共资源配置信息与其他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衔接。

(四)强化公开时效。

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公共资源配置过程中产生的政府信息,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等内容外,应依法及时予以公开。确定为主动公开的信息,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自政府信息形成或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事项应自作出行政决定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上网公开。对于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要严格按照法定时限和理由予以答复。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公共资源配置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狠抓任务落实,以此作为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有效抓手。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明确分工,夯实责任,政府办公厅(室)作为组织协调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财政、国土资源、环保、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商务、卫生计生、审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税务、林业、铁路、民航等部门以及公共资源交易相关监管机构,提出明确工作目标和具体工作安排,认真组织实施并做好政务舆情监测和回应,确保任务逐项得到落实。

(二)加强监督检查。

各级政府要定期对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检查,主要包括政府信息公开情况、公开时效、交易平台掌握信息报送和公开情况等。各有关部门每年要将本领域工作进展情况报同级政务公开主管部门,并在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中公布,接受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的监督。

(三)做好考核评估。

地方各级政府要按照政务公开工作绩效考核相关规定,把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政务公开工作绩效考核范围,加大考核力度,并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推动工作有效开展。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对未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履行公开职责的,要通报批评,并在年度考核中予以体现;对工作成效突出的,给予通报表扬。

 

 

 

国务院办公厅    

20171219  

 

本段内容解读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作出部署。

《意见》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扩大公众监督,增强公开实效,努力实现公共资源配置全流程透明化,不断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益,维护企业和群众合法权益,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作出贡献,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意见》明确,要以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保障性住房分配、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等为重点,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区域、行业特点,进一步明确本地区、本行业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公开范围,细化公开事项、内容、时限、方式、责任主体、监督渠道等,纳入主动公开目录清单。

《意见》要求,按照“谁批准、谁公开,谁实施、谁公开,谁制作、谁公开”的原则,明确公开责任主体。探索建立公共资源配置“黑名单”制度,逐步将骗取公共资源等不良行为的信息纳入“黑名单”并予以公开。

《意见》提出,要拓宽信息公开渠道,通过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新闻媒体、政务客户端等及时发布公共资源配置领域各类信息。构建以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枢纽的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共享平台体系,推动实现公共资源配置全流程透明化,并实现公共资源配置信息与其他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衔接。强化公开时效,确定为主动公开的信息,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要严格按照法定时限予以公开。对于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要严格按照法定时限和理由予以答复。

《意见》强调,要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协调机制,明确分工,夯实责任;要加强监督检查,做好考核评估,切实把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本段意见解答

出台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务公开是建设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制度,要以制度安排把政务公开贯穿政务运行全过程,权力运行到哪里,公开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和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均要求,出台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指导意见。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政务公开的总体部署,在公共资源配置领域不断拓宽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提升信息获取便利度,公共资源配置的管理透明化,交易阳光化程度显著提升,各类依法应当公开的交易公告信息、结果公示信息等基本能够做到及时、全面、准确发布。但与此同时,也还存在信息公开意识尚需强化、信息公开共享机制尚不健全、违法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程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加快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扩大公众监督,增强公开实效,在国务院办公厅的牵头指导下,发展改革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16个部门,在摸清全国公共资源配置政府信息公开现状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共同研究起草了《意见》,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以国办名义印发实施。

 

任务举措

《意见》中提出了四方面任务举措,为推进实现公共资源配置全流程透明化提供政策支撑。

一是突出公开重点。明确了“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并根据公共资源配置领域的行业特点和业务实际,聚焦社会关注度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梳理提出了住房保障、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矿业权出让、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等6大类、37项重点公开的信息类别。

二是明确公开主体。按照“谁批准、谁公开,谁实施、谁公开,谁制作、谁公开”的原则,合理界定公开各类信息的责任主体。涉及行政审批结果信息的由审批部门负责公开,公共资源项目信息、中标(成交)信息、合同履约信息等由管理或实施公共资源配置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分别予以公开。

三是拓宽公开渠道。以政府门户网站为基础,利用微博微信、新闻媒体、政务客户端等,及时发布信息,提升用户体验。依托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构建以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枢纽的数据共享平台体系,促进信息公开共享。

四是强化公开实效。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等内容外,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应全部向社会公开。同时,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规定,明确了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的具体时限要求。

 

范围内容

考虑到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涉及范围广、领域多、形式多样,《意见》通过列举和概括相结合的方式,明确了公共资源配置领域信息公开的范围和内容。

在公开范围上,《意见》提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保障性住房分配、国有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出让、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等6类属于公共资源配置领域重点范围。同时,《意见》进一步明确,对于其他社会关注度高,具有公有性、公益性,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有直接、广泛和重要影响的公共资源分配事项,也应当纳入公共资源配置领域。

在公开内容上,《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区域、行业特点,进一步明确本地区、本行业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公开范围,细化公开事项、内容、时限、方式、责任主体、监督渠道等后,纳入主动公开目录清单。

 

构建平台目的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公共资源配置交易领域已经建成了数量众多的政府信息发布媒介,包括信息公告平台或网站专栏,彼此之间系统分割、数据离散。为此,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推动建设了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并于201711日正式上线运行。平台纵向贯通32个省级平台和近400个市级平台,横向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全国12358价格监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成为全国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资源共享枢纽、便民服务窗口和行政监管通道。

《意见》提出“构建以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枢纽的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共享平台体系”,具体来讲,就是要把信息共享与信息公开结合起来,通过信息数据的一体化,真正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的一体化。按照《意见》要求,公共资源交易过程所形成的交易公告、资格审查、成交信息、履约信息、变更信息等全过程交易信息,以及有关信用信息、监管信息等公共信息,应当汇总至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集中统一,公开共享。这样既便于市场主体查询,方便社会聚合监督,也有利于监管部门实施动态监管和大数据智能监管。

 

保障措施

为保证相关举措落地见实效,《意见》重点规定了三方面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明确分工,夯实责任,政府办公厅(室)作为组织协调部门,会同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财政、国土资源、环保、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商务、卫生计生、审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税务、林业、铁路、民航等部门以及公共资源交易相关监管机构,提出明确工作目标和具体工作安排,认真组织实施并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确保任务落实。

二是加强监督检查。定期对公共资源配置领域信息公开工作进行检查,各有关部门每年要将本领域工作进展情况报同级政务公开主管部门,并在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中公布。

三是做好考核评估。地方各级政府要把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政务公开工作考核范围,加大考核力度,并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推动工作有效开展。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对未按相关规定和要求履行公开职责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并在年度考核中予以体现;对工作成效突出的,给予通报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