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政办〔2021〕43号关于印发修武县打造乡村建设行动样板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来源:修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7-05 08:20 浏览量:

字号:【

索 引 号
HL10001-0205-2021-00014
文章标题
修政办〔2021〕43号关于印发修武县打造乡村建设行动样板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  号
修政办〔2021〕43号
所属分类
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行政规范性文件
发布日期
2021-07-05
发布机构
修武县人民政府信息中心

  修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修武县打造乡村建设行动样板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修政办〔202143


各乡(镇)政府、县政府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修武县打造乡村建设行动样板县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175

 


 

修武县打造乡村建设行动样板县工作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为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加快修武县乡村建设行动步伐,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县域治理“三起来”,把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紧紧围绕“1355”乡村振兴的美学路径,统筹安排,扎实推进,努力为河南省、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乡村建设发展样板。

(二)基本原则。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县域整体提升和均衡发展。坚持农民主体。突出农民在乡村建设行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建立县、乡、村、农民四级共谋共商、共建共管机制,增强农民群众的参与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农民群众真正成为乡村建设行动的受益者。坚持城乡融合。把县城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着力打造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节点、乡村为腹地的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坚持循序渐进。聚焦阶段任务,找准突破口,排出优先序,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保留乡村特色风貌,不搞大拆大建。坚持建管并重。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试点建立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农户适量付费相结合的管护经费保障制度。

(三)工作目标。以实现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为基本目标,努力实现“留住乡愁,传承文脉,调动原住民积极性,全民美育和投入产出相对平衡”的五大愿景。20216月份,重点完成“6+1+2”(6个重点村、1个镇区、2条环线)建设任务。2021年基本完成17个村的乡村建设任务;2022年、2023年分别完成全县50%70%的乡村建设任务;2024年全面完成乡村建设任务;2025年总结经验,巩固提升。期间注重挖掘提炼,早日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修武样板县经验模式。

二、基本路径

围绕以群众动员为根基,以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为核心突破,以乡村文化的美学变现为基本途径的“1355”乡村振兴美学路径。“1”:以党建为引领;“3”:以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群众动员、多元资金投入为基本手段;“5”:以乡村文化(乡村自然风貌、乡村建筑、乡村民俗、乡村产业、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等)的美学设计和价值变现为基本途径;“5”:实现“留住乡愁、传承文脉、调动原住民积极性、全民美育和投入产出相对平衡”的五大愿景。

(一)党建引领,践行民心导向。扎实推进强基固本三年行动计划,以制度规范化提升年行动为载体,精心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规范落实“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党内基本制度。持续深化党建美学,落实民心导向党建六项制度。坚持党支部引领,依托党建综合体,孵化各类群众自治组织,健全完善“1+3+N”基层治理体系。

(二)搭建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结合县域美学发展理念,以修武县美学经济高地汇聚人才,重点引进文化旅游、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乡村旅游项目的设计人才、把握政策导向的建设人才,建立健全城乡区域人才交流机制,全面提供职称评审、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等服务。同时,要紧盯行业前沿和发展大势,积极引进行业前沿人才,推进新业态、新技术的示范应用,发展新产业,实现产业兴旺。

(三)群众动员,激发建设热情。坚持尊民意、集民智、聚民力、惠民生的原则,既强化干部引导、发挥部门作用,又体现群众意愿、激发社会活力,依靠群众自己的力量和自觉行动推动乡村建设行动持久开展。通过组织发动群众对活动进行全程监督和评判,提高群众参与度和满意度。注重调动原住民积极性,鼓励群众自建民宿、销售自产农产品,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增收创收,使广大群众真正成为乡村建设行动的受益者。同时,深度挖掘大南坡乡建团队、云上院子、方所书店、碧山工销社、美学公社等团队在建设、管理、运营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与群众分享并形成模式输出,立足修武,辐射全国,在软件上形成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优势,打造亮点,形成特色。

(四)多元投入,形成建设合力。用好财政资金,发挥撬动作用。整合项目资金,重点用于公益性项目,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用活金融资金,创新融资模式。鼓励金融机构依法将更多资源配置到乡村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挥政府融资平台作用,调集社会资本投入乡村建设。用好社会资金,发挥市场作用。完善政策,吸引市场主体参与;通过宣传、表彰等方式,调动引导社会各界和农村先富起来的群体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的大格局。盘活农村资产,拓宽筹资渠道。盘活农村土地、房屋等资产,摸清资产底数、开展股份合作制改革、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用好用活农村土地资源,规范农村宅基地使用,建立超面积使用宅基地退出和有偿使用机制。

(五)留住乡愁,保留乡村记忆。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师团队,充分挖掘豫北地区的文化积淀,将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建筑思想相结合,对豫北民居风貌进行研究提炼,示范建设一批试点区段。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发掘和保留村庄自然美,坚持修旧如旧,不搞大拆大建。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艺术复活乡村,用文旅盘活乡村,留住乡愁,留住记忆。

(六)传承文脉,激活乡村文化。创新美学载体,通过丰富历史文化、乡村文化、精神文化等内容形式,把乡村文化作为乡村建设行动的核心资源,让乡村文化焕发新生。

(七)均衡发展,实现全民美育。引进专业团队设计乡村标识,打造美学建筑集群,通过绿化、净化、美化等多种形式,提升农村景致、韵味、品位。同时,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建立村民志愿组织,成立行业协会组织,让村民真正成为乡村建设行动的主体,逐渐提升村民的审美水平和生活质感,改变农村群众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实现全民美育。

(八)发展产业,平衡投入产出。充分运用各乡村农业资源资产优势,打造一批以云台冰菊、因恋玫瑰、松花蛋、绞胎瓷、富硒大米等为代表的乡村美学产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和全产业链发展,让农民共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同时实现投入产出相对平衡。充分利用各乡村文化资源资产优势,打造一批美学党建综合体、冰菊工坊、五里源丑鸭非遗工坊等为代表的乡村美学建筑。注重深挖乡村人文特色资源,提高乡村美学文化吸引力。充分利用云台山景区游客的溢出效应,以美学小建筑为爆点,吸引都市人群眼球,满足都市人群需求,最终实现文化及相关产品消费变现。

三、科学编制乡村规划

(一)统筹各级规划编制。2021年底前全面完成县、乡、村三级空间规划编制,基本完成三级规划评审报批。202110月底完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评审和报批工作。202112月底完成乡镇和村庄规划编制、评审和报批工作。2022年构建完成县域国土空间一体的规划体系,实现乡村地区规划全覆盖。

(二)优化城乡用地布局,保障乡村用地空间。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合理安排城乡产业用地布局、基础设施布局,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在编制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时,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在制定县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安排至少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

(三)以美学为引领,塑造乡村特色风貌,科学引导村庄建设行为。合理划定村庄建设边界,有序管控村民自建住房建设,根据全县乡村地域特点,明确各乡村风貌塑造方向。

(四)提升乡村规划质量,保障规划有效实施。从严把控乡村规划水平和质量,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探索建立乡村规划委员会和乡村规划师制度。

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一)实施城乡交通一体化行动。以争创省级“城乡交通一体化”示范县为目标,2021年,新建道路3条、桥梁1座,提升道路6条;建设完善郇封交通运输综合服务区功能,开通王屯大枣园、郇封冰菊园、云台古镇旅游观光环线。2022年,新建道路3条、桥梁1座;建成五里源交通运输服务区,开通云上院子民宿旅游线路。2023年,新建道路3条,大修项目3个、桥梁1座;建成西村交通运输服务区,开通黑岩、平顶窑等古村落旅游线路。通过3年努力,境内县乡道路全部达到二级以上,建制村双车道公路比例不低于85%;全县公交化运营和班线客运线路连接率达到100%

(二)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行动。强化农村供水保障,加强中小型水库等稳定水源工程建设和水源保护,充分利用南水北调主干渠穿境而过的优势,实施“丹江水润修武”工程和小型工程标准化改造。实施投资4.94亿元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到2023年,实现农村生活用水设施便利化,提升农村饮水保障水平,实现城乡供水同水源、同规划、同水质、同服务,使全县95%以上的村民喝上优质的丹江水或太行山天然泉水。

(三)实施城乡清洁能源建设一体化行动。加快推进风力发电、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项目。力争2021年,新增新能源装机45MW2023年,新增新能源装机360MW。加大农村电网建设力度,全面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2021年、2022年、2023年,分别新建中压线路1118187千米,新建配变186153131台,新增配变容量47.232.427.8兆伏安,改造中压线路1119270千米。通过3年提升,使全县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户均配电容量达到3.92千伏安/户。全力推进“双替代”工程,在完成“电代煤”工程的基础上,分阶段实施“气代煤”全覆盖工程。2021年完成102个村庄的改气工作。2022年完40个村庄的改气工作;2023年完成全县所有村庄的改气工作。

(四)实施城乡信息通信网络建设一体化行动。2021年,实现县域千兆光网全覆盖。新建5G基站265个,农村区域5G网络全覆盖,偏远山区通讯信号稳定畅通。2022年,根据5G相关实际应用场景及话务量,全面提升5G网络质量,基本实现城乡全网VOLTE(高清通话)。2023年,加强县城区域室分、微站建设,继续在农村地区实施站址补漏工作,完成城乡5G网络的全覆盖,并加快“数字村庄”建设进度。

(五)实施城乡广播电视建设一体化行动。完善县域节目传输覆盖,全面推进“智慧广电+公共服务”,实现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移动化的智慧广电服务体系全覆盖,实现由“户户通”向“人人通”、由“看电视”向“用电视”转变。

(六)实施城乡物流体系建设行动。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加快建设总投资10亿元的修武国际农博城项目,打造全国智慧型数字农产品交易及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全面优化商贸货运物流供应链,完成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升级改造,整合资源、发挥职能,打造省级示范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2022年,推动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邮政快递、供销合作等企业向农村延伸服务网络,拓展农产品上行物流通道,打造“一点多能、一网多用、深度融合”的城乡配送服务网络。2023年,完成90%的物流企业技术升级,物流信息化程度达到80%,完成8个乡级商贸服务中心和10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建设,实现电商服务全覆盖,城乡物流体系建设全面完成,有效打通农村物流运送的“最后一公里”。

(七)实施农村房屋品质提升行动。2021年出台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和农村建筑工匠培训管理细则,逐步规范农村自建房管理。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争取西村乡东交口村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补助资金。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进行农房建设方案设计。编制完成农村住房设计图册。6月底前完成农房抗震改造任务。2023年形成完善的农村房屋建设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全县农村房屋建造品质显著提升,建筑特色与村庄风貌初步显现。

五、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实施城乡教育服务均等化行动。2023年,建成164套农村教师周转宿舍。继续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为农村学校建设餐厅和宿舍。以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抓手,持续提升乡村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快“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强教师培训,构建教研共同体,实施青蓝工程、骨干教师精准帮扶新教师工程,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新建、改扩建一批乡镇公办幼儿园,实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9.5%,普惠性资源覆盖率达82%。确保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9%以上,切实保障农村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按照“一人一案”,为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利用教育资源,为乡村建设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专业化人才。依托养殖园林、电子商务等专业,在县职业技术学校建立创业培训示范基地,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积极探索以美育为引领,五育并举的美育工作新模式,开设“美育空中课堂”推送优秀作品,实现美育城乡全覆盖。

(二)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行动。开展“提升一个阵地、组织一支队伍、选好一个主题”的“三个一”建设行动。2021年,完成17个试点村的基层文化服务中心软硬件提升,在全县8个乡镇建立图书馆分馆、文化馆分馆,实现图书通借通还、资源共享。2022年,对全县170个行政村基层文化服务中心进行功能提升,通过“嵌入式”服务,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加大文艺人才的挖掘和培养,确保每个乡村都有属于自己的、永不离开的队伍,创造属于自身特有“IP”的文化活动,确保文化活动的在地性、创新性、延展性。2023年,形成村村有阵地、村村有队伍、月月有主题的良好文化氛围,真正形成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城乡文化均衡发展局面。 

(三)实施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行动。2021年,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国家基本标准,1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打造成为区域性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实现城乡卫生健康信息化,全面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和精准度。开展健康知识教育进学校、进农村、进山区,提升学生和家长的健康意识,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推动健康保障关口前移,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打造5所农村地区婴幼儿托育示范机构试点,加快构建托育服务体系,解决农村“生育期家庭”的后顾之忧,满足群众的托育服务需求。与全县所有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开展签约服务。2023年,实现村卫生室全部公有化。逐步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有序就医格局。打造“互联网+健康修武”新模式,普及微医巡诊、大数据电子健康档案。将全县一级医疗机构全部建设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实现医养一个人、解放一群人、幸福一家人。

(四)实施社会保障均等化行动。实施就业保障均等化行动。2021年,建成17个“充分就业村”,将云台山镇打造成“充分就业乡镇”。组织职工参加技能培训5千人次以上。组织企业进乡入村精准招聘、人力资源服务公司送岗上门等活动,增加劳务输出的频次和人数,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进一步放宽学历、年龄等条件,开展事业单位、乡镇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及在外事业单位人员回修选调工作,充实基层建设力量。实施养老保障均等化行动。规划形成“5分钟助老圈、1015分钟养老圈”养老空间服务体系,推动老年人由“养老”向“享老”迈进。2021年,完成车站居委会、城东居委会2个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项目,打造全市区域性示范点。2022年,建成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完成县第二中心敬老院三年改造提升计划。重点增强供养服务设施长期照护功能,夯实特困老人兜底保障基础,打造全市城乡示范性养老服务设施。2023年,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引导和激励养老服务机构诚信守法经营、转型升级。实施医疗保障均等化行动。2023年,实现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覆盖,按项目付费占比明显下降。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水平动态调整机制,满足参保居民稳定可持续的医保缴费和待遇水平政策要求。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做到“应参尽参”。适度加大县级补贴额度,到2023年逐步调整为每人每月28.75元。

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一)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切实提高改厕质量,强化后期管护服务,加强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2021年,新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7147户。2023年,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做到应改尽改。

(二)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21年,开工建设投资1.1亿元的七贤镇污水处理厂,完成6个重点村和11个试点村污水治理设施新建或提升改造任务,全县城乡污水处理率达50%以上。2022年,实施投资3.8亿元县域农村户厕改造及污水治理工程项目,城乡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2023年,尾水资源化利用率不低于40%

(三)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2021年,完成6个农村垃圾分类试点村。建成焦作市静脉产业园,确保并网发电,补齐垃圾处置终端短板。完成100个行政村的垃圾分类运营。建设4座大型垃圾压缩转运站,全面提升农村垃圾转运能力。实施年处理能力3500吨的智能封闭型真空热解垃圾处理试点项目,对生活垃圾及有机工业固废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循环利用。2022年,实现农村垃圾分类全覆盖,健全完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

(四)统筹推进村容村貌整体提升。持续开展村容村貌整治。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积极开展“四美乡村”、“五美庭院”、“一宅变四园”、“四清理一规范”等系列创建整治工作,拆围透绿,见缝插绿,有序推进农房及院落风貌整治。2023年,30%以上行政村达到“四美乡村”建设标准,50%以上乡镇政府所在地达到“美丽小镇”建设标准,50%以上农户庭院达到“五美庭院”建设标准。

七、城乡一体,融合发展

加强县域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对老城区实施整体规划,进一步提升完善城市路网,改善建筑风貌,提升形象,增强城区发展动力,打造智慧型城市。加快构建“三乡、五镇、七基地”战略布局,建设东湖水乡等3个生态湿地、云阶度假小镇等5个小镇、美学经济项目体验展示基地等7个特色基地,推动景城融合发展。

(一)以县城为核心,发展汉服产业。围绕传承和发展汉服文化,催生一批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汉服生产销售、汉服原创设计、汉服租赁、汉服体验、汉服品牌发布、与汉服匹配的化妆及造型、汉服主题摄影等业态,全县域发展汉服产业,推进汉服产业快速做大做强。围绕“永不落幕的汉服节”品牌,建设汉服博物馆、汉服博览馆、汉服文化研究中心等项目,开展汉服博览会、汉服国际时装周、汉服产业论坛等活动,构建汉服文化交流平台、汉服文化产业集聚区,引领汉服产业发展潮流,打造中国“汉服之都”,激活县域经济发展。

(二)以乡镇为节点,培育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旅游服务、现代农业、商贸物流等特色乡镇。城关镇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拓展党建阵地功能,形成党建、美学、经济协同发展的新格局。郇封镇重点规划建设冰菊产业新城,辐射周边村落,带动农民就业,打造中国“冰菊之乡”。七贤镇以“文旅养,大健康”为核心,重点发展旅游服务、现代商贸等服务业,着力打造全域旅游副中心、国际旅游小镇、美学经济项目集群和乡村建设样板镇。云台山镇依托云台山景区优势,充分挖掘山水风光、民俗文化等高端旅游资源,全面融入云台山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着力打造中国北方“民宿之都”。周庄镇依托产业集聚区西片区,强化与万方及新区的产业衔接,规划建设新型城镇化产业新城。西村乡着力丰富旅游业态,依托大南坡村,深入挖掘怀梆戏剧、武术等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乡村美学、山地康养度假、文化创意,着力打造中国乡村美学样板乡。五里源乡按照路、林、水三网融合的思路,打造“北方水乡”。王屯乡按照田园景观化、村庄民俗化、农产品绿色化三化思路,打造“大枣之乡”。

(三)以乡村为延伸,壮大旅游经济。依托云台山景区,以“美学经济”为路径,挖掘乡村产业价值和文化价值,丰富云台山旅游内容,扩大修武旅游范畴,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美学经济向乡村各个领域拓展延伸,持续扩大审美价值的“溢出效应”和美学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带动投入乡村的政策、资金、基础设施等发挥出最大效益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接续,利用好脱贫攻坚现有成功模式,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组建乡村振兴工作机构,负责牵头抓总。成立乡村振兴五大工作专班,由县委书记、县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组织部长分别担任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专班组长,专项研究谋划对应工作,探索更加强有力的举措,确保乡村振兴细化落地。

(二)坚持试点推广。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先行选择17个具备条件、有代表性的村庄,先行先试,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做法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广,努力为河南省、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提供乡村建设行动修武模式。

(三)完善体制机制。将乡村建设行动实效作为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各乡镇领导班子和县直部门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考评通报机制,每月对各乡镇及相关职能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建立观摩评比机制,对综合排序靠前的进行表扬,并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对综合排序靠后的通报批评。

(四)夯实部门责任。各相关部门按照落实职责分工,制定专项规划,研究配套措施,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各司其职、共同推进、齐抓共管的乡村建设行动工作体系。乡村建设行动办公室加强与各乡镇、县直各有关单位的联系,建立完善各类工作台帐,明确目标、任务,每周汇总工作进度,并向县委主要领导汇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