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进入适老模式 无障碍阅读
修政文〔2023〕3号关于印发修武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21−2025年)的通知
文章来源:修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2-02 16:19

字号:【

索 引 号
HL10001-0204-2023-00002
文章标题
修政文〔2023〕3号关于印发修武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21−2025年)的通知
文  号
修政文〔2023〕3号(有效)
所属分类
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行政规范性文件> 2023年规范性文件
发布日期
2023-02-02
发布机构
修武县人民政府信息中心

修武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修武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政文〔20233


各乡(镇)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修武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202322


 

修武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212025


全民健身是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方面,是广大群众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重要途径为促进全民健身事业更高水平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运动健身、追求健康的基本需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国发202111《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实施意见》(豫政202232以及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焦政202220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全民健身的多元功能和综合价值,提高全民健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丰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积极助力焦作市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加快推进体育强、健康修武建设,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体育健身需求。

(二)发展目标。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场地设施更加均衡优化,赛事活动更加丰富多样,社会组织更加规范健全,科学健身更加广泛普及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0.2%,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达到3.2‰以上。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力争全市先进位次。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23个竞争力突出的体育赛事品牌,打造云台山体育产业示范单位,打造当阳峪冰雪运动示范项目、修武县云台山外国语学校武术示范项目。依托焦作市篮球城市的传统优势,打造篮球运动示范项目。体育与教育、卫生健康、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体育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华体育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体育健身成为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在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民生保障、健康促进、产业提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科学化融合化和信息

二、主要任务

)补齐全民健身场地短板。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重点加强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全民健身广场、全民健身中心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推动体育公园、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室)、球类场地、健身路径(园)健身步道等建设。2025年,改扩建1个体育主题公园;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达到0.9块;建成两场三馆(体育场、室外体育活动广场,体育馆、游泳馆、全民健身综合馆),推进修武东南城郊全民健身综合馆项目建设,实现乡镇室内全民健身中心、行政村健身广场和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全覆盖。依托自然条件,完善云台山、青龙峡登山步道,大沙河自行车绿道,打造修武体育旅游路线。盘活城市空闲土地、边角地等资源,探索复合用地模式,支持健身设施与文化、教育、养老、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功能整合共建。新建居住小区按照居住区设计标准配套建设健身场地和健身器械,未达标准的现有居住小区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因地制宜增加健身设施在公共体育场地适当增加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健身设施,为老年人运动健身提供便利。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体育健身设施建设。

完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加强对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工作的评估督导,不断提高体育场地设施公共服务质量和运营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条件下体育场地设施双向开放工作机制,有序推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向学校体育活动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的学校占符合条件学校比例不低于80%,学校体育设施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鼓励具备开放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加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开放使用安全检查,确保符合对外开放安全标准,保障使用安全。统筹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公共卫生、应急避难(险)功能设置。(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发展改革委、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卫健委、县应急管理局,各乡镇政府

(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根据不同人群、地域、行业等特点,创新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平台内容,完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响应国家体育总局号召每年开展全民健身主题示范活动。大力发展群众性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品牌赛事,推广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太极拳、武术、广场舞、健步走、健身气功等传统运动项目,办好乒乓球、羽毛球、网球、门球、毽球、长跑等运动项目业余联赛,推动冰雪、马拉松轮滑、街舞、健身健美、户外营地等时尚休闲运动,满足群众多样化健身需求。持续办好传统优质赛事、培育精品赛事,依托北山、运粮河、大沙河、当阳峪滑雪场,举办当阳峪冰雪运动、云台山攀岩、云台山国际马拉松、运粮河徒步走、大沙河自行车公开赛等特色体育项目。每年举办不少于1综合性全民健身运动会和不少于10次的全民健身单项赛事活动。办好群众性品牌赛事,推动县域足球普及发展。保障特殊群体权益,开展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人群全民健身活动。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大力推广太极拳、广播体操、工间操等活动。推广居家健身和全民健身网络赛事,举办线上体育竞赛活动。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承办体育赛事。充分发挥各级体育总会、协会、俱乐部等社会组织作用,推动体育赛事活动向基层延伸。(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机关工委、县残联、县民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政府

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水平。加快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推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基层报到制度,提升指导服务率和服务水平。推进体育服务网格化建设,在城乡社区(行政村)配备体育网格员,每个社区拥有5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每个行政村社会体育指导员不低于2人,解决群众健身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常态化,创新达标测验活动组织形式,提高群众参与达标测验活动的积极性。组建全民健身指导专家智库,开展科学健身大讲堂活动,宣传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推广简便易行、科学有效的居家健身方法。弘扬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精神,开展线上线下志愿服务,组织开展走基层、送健康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鼓励体育明星等体育专业技术人才参与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引导各级各类社会体育组织、机构和平台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的科学健身服务。传播运动促进健康基本知识,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加强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站)标准化建设,扩大体质测定覆盖人群,定期公布监测结果。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民政局、县卫健委、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政府

(四)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完善以体育总会为枢纽,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协会为支撑,基层体育组织为主体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重点加强基层体育组织建设,支持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依法建立老年人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单项体育协会、健身团队等社会体育组织,探索基层体育组织在全民健身治理体系中发挥作用的新模式。规范体育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信用管理体系和诚信自律体系建设,完善管理体制,提升自身能力。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政府购买体育社会组织服务力度,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承接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对队伍稳定、组织活跃、专业素养高的三大球、乒乓球、羽毛球、健步走、跑步、骑行等自发性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给予场地、教练、培训、等级评定等支持。完善体育社会组织评价体系,将运动项目推广普及作为单项体育协会的主要评价指标。(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民政局,各乡镇政府

(五)加强农村体育工作。利用节假日、农闲季节等时间节点,因地制宜开展农民健身活动,组织百村千乡农民篮球赛、美丽乡村健步走等地方特色赛事活动,乡镇、行政村定期举办农民健身赛事活动,逐步实现一乡(镇)一亮点、一村一项目的群众体育活动格局。继续加大新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配建更新工作,做好已建成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和提档升级工作,提倡利用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资源,规划建设农村体育场地设施。推动农民体育协会和农村体育社会组织发展,乡镇、行政村实现农民体协(体育协会)、基层健身站点全覆盖。鼓励具备条件的各类农业企业、农业园区成立基层体育组织。(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民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政府

)促进青少年体育新发展。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建立体教理念、目标、资源、措施相融合的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青少年身体锻炼和文化学习协调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师资和学科建设,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优化体育课程设置,完善评价监督机制。强化学生运动技能培训,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严格落实学生每天校内、校外体育锻炼各1小时制度,促使学生熟练掌握12项运动技能、体质健康优良率稳步提高。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兼任、担任体育教师的渠道,持续开展体育冬令营等青少年品牌体育活动。创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立高水平运动队,形成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的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与双减政策相配合,建立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星级评定制度和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进校园开展课后服务的准入标准深入推进青少年健康工程,开展针对近视、肥胖、脊柱形态不良等突出问题的科学预防和运动干预。广泛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运动习惯。进一步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和特色,丰富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各级各类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广泛开展班级、年级体育比赛,每年至少举办一次体育运动会或体育节活动。建立学生体育竞赛体系,打造修武县学校体育特色品牌。每年举办县级学生运动会和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运动会、校园足球联赛、学生篮球联赛活动,中小学校每年举办学校运动会。进青少年竞赛体系和学校竞赛体系融合,形成面向所有在校青少年、不同年龄段相互衔接、重点项目全覆盖的分层分类青少年体育赛事供给体系和人才选拔输送机制。鼓励社会力量组织承办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民政局、县市场监管局团县委各乡镇政府

)促进重点人群活动开展。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共同推动职工、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体育活动常态化开展。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建设健身场地设施,建立体育健身组织加强职工健身服务大力推广太极拳、广播体操、工间操等职工体育活动定期举办职工运动会,满足职工的健身需求研究推广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休闲项目和健身方法,编制老年人健身课程,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活动。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环境,帮助残疾人通过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更好的享受社会关爱、实现社会融入。丰富女性参与体育活动的项目和活动形式,提高女性体育活动参与率,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进家庭活动开展。(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机关工委、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残联、县卫健委各乡镇政府

)推动体卫融合。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发挥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病预防和身体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将运动健身指导纳入社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推进体卫融合服务机构、服务项目向基层覆盖延伸,开展社区慢性病运动健身干预行动。将国民体质测定纳入健康体检项目,在有条件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设立科学健身门诊。体育、卫生健康部门制定复合人才培训计划,探索开展社区医生与体育指导员交叉培训,共同培养能够制定运动处方的医务工作者和能够指导运动处方安全实施的健身指导员人才队伍。推广常见慢性病的运动干预项目和方法,创新运动健身干预慢性病防治新模式。(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卫健委各乡镇政府

(九)大力发展太极拳运动。制定修武太极拳发展规划,打造标准化太极拳推广模式,组织开展太极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镇、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的六进活动。积极推动太极拳进校园工作,在小学13年级阶段推广少儿太极操,在小学46年级阶段推广太极拳八法五步,在初中阶段推广陈式26式太极拳。各级各类学校将太极拳列入体育课、课间操内容,列入班级运动会、学生运动会比赛项目,每年举办形式多样的太极拳比赛、展示交流活动。建立固定太极拳辅导站点,壮大太极拳志愿者服务队伍。完善武术段位制考评机制开展太极拳人才认定。支持修武县云台山外国语学校开设太极拳专业,培养专业化武术人才。(责任单位:县教体局机关工委、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文广旅局各乡镇政府

(十)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体育产业,大力培育健身休闲、场馆运营、体育培训、运动康复等业态。支持公共体育场馆延长开放时间,开发健身运动产品,提供体育培训服务。积极打造修武体育中心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完善赛事服务功能,优化项目布局,拓展运动康养、个性化健身、专业户外装备及健康餐饮、球迷俱乐部等全方位运动生活服务新业态,不断做长体育服务产业链。推动修武县云台山外国语学校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示范性武术训练基地。打造修武体育企业品牌加快体育企业发展,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我县投资设立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促进体旅融合,完善青龙峡登山步道大沙河自行车绿道打造修武体育旅游路线。依托云台山资源优势,打造山地户外休闲运动集聚区,推进群众身边户外运动设施建设,培育户外运动市场主体。探索建设集体育活动、农业观光、亲子娱乐、生态休闲为一体的新型生态田园休闲度假健身综合体,带动假日休闲,助力乡村振兴。加快推动体育+”跨领域发展,促进体育与健康、文化、旅游、教育、养老等产业融合,大力开发培育群众体育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规模。(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文广旅局、县科工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卫健委、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政府

(十一)壮大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创新全民健身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加强健身指导、组织管理、科技研发、宣传推广和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人才培养,扩大全民健身人才队伍规模,优化年龄和学历结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效能。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人才培养工作,完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吸引更多退役运动员、专业教练员、体育教师、体育工作者、医护工作者加入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形成多元化的全民健身人才培养体系和科学管理机制。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推进全民健身服务职业教育,开展群众体育教练员职称评审工作。(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乡镇政府

(十)提升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加强全民健身设施智能化和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实现全民健身资源整合、数据共享、互联互通。运用大数据对场地利用、预订支付、客流监测、安全预警等动态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与挖掘,为城乡居民提供精准化体育健身服务。建立覆盖县、乡两级的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提升场地设施、体育组织、体育活动、健身指导、体质测定、运动处方、志愿服务等基本信息服务水平。推动线上和智能体育赛事活动开展,支持开展智能健身、云赛事、虚拟运动等新兴运动。(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科工局,各乡镇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全民健身组织领导。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政府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作用,推动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政府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本地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并把相关重点工作纳入年度民生实事。要充分发挥各级体育工作联席会议作用,细化全民健身各项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在职责范围内全力保障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实现部门协同、上下联动。(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发展改革委,各乡镇政府

)加大全民健身资金投入。将全民健身事业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完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支持相关部门开展相关工作统筹用好体彩公益金,确保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推动、示范作用,完善多元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拓展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经费来源。(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发展改革委、县教体局各乡镇政府

)加强全民健身安全保障加强全民健身安全监督管理,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检查评估工作。加强对各类健身设施安全运行的监管,鼓励在公共体育场馆配置急救设备,确保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应急、疏散、产品质量和消防安全标准。建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防范、应急保障机制和户外运动安全分级管控体系,对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进行科学的赛前指导、赛中监督和赛后评估,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和问题处理机制,严格执行特殊情况熔断机制,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坚持防控为先和动态调整原则,统筹做好赛事活动举办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公安局、县卫健委、县应急管理局,各乡镇政府

)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人民健康的方针政策,普及全民健身文化,大力弘扬体育精神,讲好群众健身故事,强化全民健身在建设体育强县和健康修武中的基础性作用,彰显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对照十四五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评价新标准,继续开展创建工作,调动激发各责任单位抓全民健身工作的积极性。加大全民健身知识普及和技能宣传力度,帮助群众树立终身锻炼意识,形成全民健身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各乡镇政府

建立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建立全民健身绩效评估制度,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第三方评价机制,注重发挥媒体监督作用。积极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对全民健身工作的监督。将全民健身重点工作情况纳入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文旅兴县的发展战略中。2025年,组织对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开展社会满意度调查,评估结果向政府报告并向社会公布。对支持和参与全民健身、在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机构和个人进行表扬。(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委宣传部、县卫健委、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融媒体中心各乡镇政府

 

附件:修武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领导小组

 


    

 

修武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领导小组

 

  柴荃青  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王二军  教体局局长

  李军  县总工会副主席

秦艳琴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成玉涛  县公安局政治处主任

    县妇联副主席

薛载英  团县委副书记

韩庆堂  县自然资源局一级主任科员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张文梅  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一级主任科员

刘明哲  县财政局副局长

申小  县民政局副局长

伊利  县住房城乡建设局二级主任科员

王     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县卫健委副主任

闫     县文广旅局文化发展服务中心主任

薛迎春  县市场监管局党组副书记

张丽萍  教体局副局长

范清琳  县应急管理局副局长

周金锁  城关镇二级主任科员

张佳佳  郇封镇副镇长

范娜娜  七贤镇宣传委员

    周庄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

卢良红  五里源乡副乡长

马丽莎  西村乡组织委员、统战委员

姜薇薇  云台山镇副镇长

        宋荟芳 王屯乡副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教体局,王二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文件下载:下载WORD版.docx下载PDF版.pdf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