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府办文件
修政办〔2013〕14号关于印发修武县“十二五”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方案的通知
来源:jzxwzf
发布时间:2013-03-25
索 引 号:
HL10001-0202-2013-00008
文  号:
修政办〔2013〕14号
所属分类:
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其他文件> 县政府办文件
发布机构:
jzxwzf

修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修武县“十二五”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方案的通知

  修政办〔 2013 14


各乡(镇)政府、县政府各有关部门:

《修武县“十二五”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三年三月二十五日 

 



修武县“十二五”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国办发〔201248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意见》(豫政办 201213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普通高中2所,在校学生5401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学生630人;初中15所,在校学生11492人;小学56所,教学点1个,在校学生19702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93人。民办学校5所,在校学生2005人(初中289人,小学1716人)。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人为本,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有效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差距,推进公共教育服务均衡化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规划目标

(一)小学

2015年,全县设小学55所,教学点1个。

1保留小学55所。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方煤小学;城关镇健康路小学、西关小学、城东小学、大韩村小学;郇封镇郇封小学、大位村小学、后雁门小学、东常村小学、陈村小学、大文案小学、小文案小学、南柳小学、小营小学、葛庄小学、常庄小学、裕国庄小学、京里村小学、官司小学、万箱铺小学;高村乡周流小学、习村小学、东黄村小学、付屯小学、前董村小学、延陵小学、范桥小学;周庄乡周庄小学、张弓铺小学、洼村小学、李村小学;五里源乡五里源小学、东板桥小学、李固小学、东水寨小学、朱营小学、烈杠营小学、磨台营小学;七贤镇方庄小学、崔庄小学、佐眼小学、古汉小学、孟村小学、申国小学、赤庄小学、韩庄小学;西村乡西村小学、洼村小学、当阳峪小学、宋营小学、南坡小学、双庙小学;岸上乡岸上小学。

2保留教学点1个。西村乡西岭后教学点。

3撤并小学1所。郇封镇雪庄小学

(二)初中

2015年,全县设初中16所。

1保留初中15所。实验中学、第二实验中学、方煤中学、城关镇一中、城关镇二中、郇封镇一中、郇封镇二中、高村乡一中、高村乡二中、周庄乡中学、五里源乡中学、七贤镇一中、七贤镇二中、西村乡中学、岸上乡中学。

2城区新建初中1所。在宁城大道西段新建新区初中。

(三)高中

2015年,全县设高中2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职业高中1所。修武一中、修武职教中心。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巩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的规定,优先保证农村教育发展所需资金。

(二)加快学校建设步伐。结合城区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需要,加快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建设,重点解决学校数量不足、容量不够、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均衡、建设不配套等问题,加快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设施设备装备步伐。

(三)规范学校撤并程序。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程序,确实因生源减少需要撤并学校的,必须严格履行撤并方案的制定、论证、公示、报批等程序。要广泛听取学生家长、学校师生、村民自治组织和乡镇人民政府的意见,保障群众充分参与并监督决策过程,撤并方案要逐级上报。

(四)努力办好农村小学。对保留的村小学和教学点,要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规模小的农村小学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保证其正常运转。加快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村小学和教学点配置数字化优质课程教学资源。中心学校要发挥管理和指导作用,统筹安排课程,组织巡回教学,开展连片教研,推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学质量。

(五)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高度重视并逐步解决学校撤并带来的“大班额”问题。通过新建、扩建、改建学校和合理分流学生等措施,使学校班额符合国家标准。班额超标学校不得再接收其他学校并入的学生。对教育资源较好学校的“大班额”问题,要通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合理分流学生。